文 贺之见 (三)安字的来源 结合改名的背景来,再谈“安”字。 云安改名的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乱的时刻之一,整个华夏大地满目疮痍,兵荒马乱。 朐忍一带,在背景所述的陆腾镇压冉令贤、向五子王之乱及一系列战争后,整个朐忍大地上,土著巴人几近绝迹,人民流离失所,隋朝开始,外地人逐步来县居住,才慢慢恢复生机。 社会的安定,无疑是人心所盼。 云安之安,自然就是“安定、安宁”的意思。 这自然不是臆想,就在云安县周边,与云安类似的地名,何其多。 北周时,今云阳县时名“云安县”,奉节为“永安郡”,开州为“永宁县”,万州武陵镇为“武宁县”,开江为“新宁县”。 ▲年时(北周)云安县周边行政图图/重庆勘市测院 这其中,云安县、永宁县、武宁县,均为南北朝时期改名而来。 同一时间改类似名称,可见其用心良苦耶。 至此,我们便能得出结论:云安即云梦安宁之意。 再也不要有战争。 其他几种说法需要辨析一下。 《四川省云阳县地名录》(版)认为: 云安镇以云安厂得名。据民国县志载:“云安之名由永安音变”,因此地熬盐厂房很多,故名。 云安与永安,同处一个时代,邻县用同一名,是绝无案例的。 因云安厂得名的说法,无法证明云安厂之名早于云安县。 至于云是熬盐产生很大雾气,类似云层,就更无法自圆其说了。 参考资料: 1.令狐德棻等,《周书》 2.云阳县志编委会,《云阳县志》() 3.云阳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云阳县地名录》() 4.周宏伟,云梦问题的新认识 5.张雅娟,《二年律令·秩律》中的县名及相关问题研究 6.龚胜林,林月辉,戈大专,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研究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