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新工作方法 巡察全覆盖高效推进 深化政治巡察。坚持政治巡察定位,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通过深化政治巡察把准政治标尺、纠正政治偏差。紧扣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等重要决策部署,该市坚持以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巡察和巡察“回头看”为抓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打出政治巡察“组合拳”,推动政治监督融会贯通,因时因势锚定监督重点,巡察利剑权威性、震慑性得到持续彰显。 推进村级直巡全覆盖。充分运用好监督部门的监督成果、执法部门行政处罚结果,做足巡前准备,确保信息共享到位;念好“精”字诀,将“市—街道—村(社区)”三级力量整合到对村直巡工作上来,多维度精选组员,确保专业人才到位;念好“广”字诀,通过动员到村、公告到点、宣传到户、强化媒体运用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确保群众热情到位;念好“实”字诀,督促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表态,副书记具体联络,纪工委书记履行整改的日常监督责任,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压力传导到位;念好“活”字诀,创新问题查找方式和驻村工作方式,灵活运用工作方法,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截至年11月,实现对辖区内99个村(社区)直接巡察全覆盖。 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坚持边巡边改、立行立改,持续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加强整改日常监督的工作机制,通过夯实巡察整改监督责任,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坚决扛起整改主体责任,以整改实效取信于民。同时,坚持把整改落实和深化标本兼治结合起来,聚焦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年,全市共开展3轮巡察,发现问题个,移交问题线索68件,指导督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71项。 二 聚焦主责主业 正风反腐肃纪接续发力 绘制政治监督“全景图”。针对政治生态情况底数不清、研判不够、提醒不到位等问题,制定实施《安宁市纪委监委政治生态分析工作指导意见》,推动构建全市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有效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意见出台以来,已选取市公安局等12家重点单位开展第一轮政治生态分析,指出并剖析存在问题52条,提出意见建议29个,全市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 “小微权力”监督成效显著。聚焦群众身边“微腐败”,抓紧做实做细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和监察联络员对“小微权力”监督作用的实施方案》,推动进一步完善村级监督管理体制,并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既让村级权力监督有了依据,也让权力运行受到规范,为村组干部履职尽责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指南”。 实现监督执纪“有温度”。针对“监督执纪过多过严、政治关爱力度不够”的问题,一是深入开展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提质行动,实现“第一种形态”应谈必谈、真谈敢谈,全市各党组织运用“第一种形态”频次明显提升,全年共计开展谈话人次,较年同期的人次上升8.1%,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二是切实加大尽职免责、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力度。制定实施《安宁市干部干事创业尽职免责实施办法(试行)》,对干部启动容错免责更加灵活主动,可操作性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已对1名干部实现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为遭受失实检举控告的13干部澄清正名,在干部队伍中取得良好反响。 三 突出教育引导 廉政建设提质增效 着力打造“沉浸式”警示教育示范基地。结合创建省级党风廉政工作和融媒体深度融合试点工作要求,年启动打造一个可参与互动、加深体验功能的“沉浸式”警示教育示范基地,通过交互式VR场景、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推动廉政教育“活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一以贯之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目前已完成基地选址,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中。 积极创作具有安宁特色的廉洁文化作品。结合安宁历史、民族、传统等文化资源,通过挖掘本地廉洁元素,着力打造具有安宁特色的廉洁文化示范点。通过编排花灯说唱《绣廉》、话剧《说廉》等“廉政小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推进廉政教育全方位向村(社区)延伸。深入挖掘本土清廉元素,依托安宁历史名人杨一清廉洁事迹,制作MG动画《督理马政杨一清》,不断丰富廉洁文化宣传载体。 四 强化自身建设 从严监督管好“自己人” 量化纪检监察干部考核评价。坚持自我监督管理“严之又严”的原则和标准,制定《安宁市街道纪工委书记(派出街道监察室主任)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对纪工委书记(派出街道监察室主任)工作进行量化,实施内部绩效考核,并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和岗位职责与年度公务员考核方案并轨,对班子成员、其他科级领导、普通干部三个层级人员分别评定考核等次,逐一明确考核结果的处理档次,进一步激励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效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等问题。 End 审核/昆纪宣 责编/贾献培王姗 编辑/万文静 来源/安宁市纪委监委 转载请注明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