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卫生健康 作者/陈婧婷 上海市发布的《通知》提纲挈领,与《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的通知》一起勾勒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蓝图。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医院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医院建设的关键性指标。对于正在谋求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从内容上看,《通知》是对去年8月发布的《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的通知》的重点落实与新一轮构建。《通知》明确指出,各区卫生健康委应制定辖区内社区卫生医院的专项规划,鼓励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医院。只要关键业务达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将迈上新台阶。1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是根本 医院的根本任务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通知》针对门诊诊疗服务、住院服务、“医防融合”服务、康复、护理与居家服务、中医药综合服务五大板块给出了具体标准。 门诊诊疗服务:在以全科医疗为主要形式的基本诊疗服务基础上,提高社区专科专病诊疗服务能力。医院应在设置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儿科、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发热哨点诊室(发热门诊)基础上,选择性增设外科、妇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精神(心理)科等专科科目,提供与社区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 住院服务:以护理、康复功能为主设置床位,兼顾日间观察、急性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宁疗护住院等需求。完善上级转诊机制,医院转回社区作后续康复和护理治疗的患者。 “医防融合”服务:开展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落实社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疾病筛查、双向转诊、健康追踪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内容;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预防与管理,协同实施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 康复、护理与居家服务:为有康复需求的患者,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居家康复和转诊服务等;为行动不便且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居家护理与上门巡诊服务。 中医药综合服务:结合本市中医医联体建设,推动中医优质资源向社区下沉。开设社区中医专病(专科)门诊,推动社区中医康复、中医儿科等特色科室的做强做大,做实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在门诊、住院、公共卫生、康复、护理和居家服务中广泛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 2 发展社区卫生专项能力是关键 选择群众需求的、社区相对较弱的诊疗服务,以专项能力提升项目的形式,依托区域性医疗中心等医疗机构,实施分项目、分批次、分阶段的培训与疾病同质化诊疗能力提升。现阶段重点提升社区儿科、康复、口腔、精神(心理)、护理等专项能力,通过推动全市社区卫生能级由点及面,持续发展。 3 利用好区域性医疗中心资源是外延 《通知》特别强调了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作用,认为医院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性医疗中心对医院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作用。医院与区域性医疗中心紧密合作的医联体,形成医院医院职责清晰的紧密协作关系,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医联体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诊疗服务水平同质、健康管理全程有效,满足区域内居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上海市发布的《通知》提纲挈领,与《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的通知》一起勾勒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蓝图。在当下的基层卫生发展大环境中,两份文件具有前瞻意义,值得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习借鉴。—END— 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是编辑晓琳,欢迎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