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炼化完成0万吨/年生物航煤(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改造项目基础设计审查 日前,镇海炼化完成0万吨/年生物航煤(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改造项目基础设计审查,生物航煤改造项目按节点稳妥推进。 生物航煤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是可再生环境友好型燃料,被认为是航空业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措施。中国石化于年启动生物航煤研发工作。20年2月,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成功应用于镇海炼化,镇海炼化用棕榈油和餐饮废油生产出生物航煤产品,之后成功运用于民航客机载人飞行。年2月,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 为保证生物航煤供应,中国石化决定将镇海炼化航煤加氢装置改为生物航煤生产装置。年月,生物航煤改造项目基础设计启动,经过石科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等相关单位的紧张工作,今年月,工艺包技术附件条款达成初步协议,9月初完成基础设计。 久泰与航天工程签订乙二醇项目工业气体合作框架协议 9月0日,久泰能源(鄂尔多斯)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乙二醇项目及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00万吨乙二醇项目工业气体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市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连国,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从斌,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EO朱海兴及各公司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会上,航天工程公司总经理姜从斌对各合作方的到来表示欢迎,强调本次签约仪式的举行,一方面是基于各公司之间多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是源于各公司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因此快速高效的达成了合作局面,也希望今后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快速实现三方的合作目标。 中国能源工程公司CEO朱海兴表示,从事煤化工产业要做好产业整合、资源整合、产融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三方合作优势。久泰集团发展前景良好,在目前的在建项目及规划项目方面,各公司之间的合作空间广阔。中国能源工程公司针对此次签约的项目会尽快组建团队,积极开展前期各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项目落地。 崔连国董事长对久泰集团目前的生产经营、在建项目、战略规划等进行了介绍,并针对签约项目的手续批复、项目用地、区位优势等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时表示,非常荣幸与航天工程公司、中国能源工程公司合作,久泰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此次签约的项目,为煤化工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各方主要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崔连国董事长与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从斌,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EO朱海兴代表三方共同签署了框架协议。 云南成品油管道启泵输油9月3日5时54分,随着云南成品油管道安宁首站成功开启输油泵,站内5号储油罐的柴油开始以每小时立方米的速度向下游推进,输往楚雄、大理、保山等地。这标志着云南成品油管道正式开始试运投产。 目前,云南成品油管道共包括“三干一支”4条线路,分别为安宁—保山干线、安宁—蒙自干线、安宁—曲靖干线和昆明支线,全长.8公里,沿线设置工艺站场9座、阀室37座,年输送能力万吨。 长期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但缺乏石油资源,原油供应和炼油能力严重不足,与旺盛的油品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特别是云南,处于全国成品油供应链末端,油品需要从东北、西北等较远省份调入,供应紧张。 今年6月,中缅原油管道成功投产,建成了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云南成品油管道担负着入境原油炼制加工后的成品油输送任务,所输油品除满足云南地区消费外,还可辐射至四川中南部等地区,有效缓解了当地缺油局面。管道投产后,对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品流向、保障西南地区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试运投产管道距离长,沿线起伏较多,投产工作难度较大。试运投产工作在中油管道公司指导下,由西南管道公司统一指挥,成都分控中心远程控制,西南管道昆明分公司、德宏分公司负责所辖管段的现场运行,维抢修分公司负责抢修保驾。管道于8月5日开始注水调试,对影响投产的工艺、设备问题“摸底”,逐一整改销项,确保达到试运投产条件后,再实施注油置换。 我国将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到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认为,《方案》的出台将有效推动我国生物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了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其中,生物燃料乙醇以其具有的可再生、环境友好、技术成熟、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综合优势,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汽油组分。 “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中石化科技部原主任乔映宾表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还是解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焚烧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还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自主能力。乔映宾说,去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65.4%,呈上升态势。车用乙醇汽油可以替代部分石油,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和安全水平。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可以提高我国对粮食生产、库存和价格的调控能力。“生产燃料乙醇是处理问题粮、变质粮的最好方式。”乔映宾说。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还能够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天冠集团教授级高工张晓阳说,发展燃料乙醇是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的重要途径。生产粮食乙醇还会产生有价值的副产品,酒糟蛋白饲料(DDGS)就是深受养殖户欢迎的优质高蛋白饲料,食品级二氧化碳则是碳酸饮料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在有力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政策性库存高企等问题。有关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建议参考国际经验,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调节粮食供求,有效处置超期超标等粮食,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财政、农业、粮食等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认为当前的确具备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时机和条件。 ——转型有需要。相比光伏、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而言,我国可再生液体燃料发展则明显滞后,年实际消费量仅约万吨,不到全国成品油消费的%,已成为当前能源转型的突出短板。 ——原料有保障。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每年产生的超期超标等粮食可支撑一定规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此外,国际市场玉米和木薯年贸易量达.7亿吨,5%即可转化生物燃料乙醇近万吨。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万吨。 ——产业有基础。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经过0多年发展,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的代和.5代生产技术工艺成熟稳定,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居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同时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始于“十五”时期初期,年为了解决大量“陈化粮”处理问题,改善大气及生态环境质量,调整能源结构,经国务院同意,启动了生物燃料乙醇试点。 从“十一五”时期起,根据形势变化暂停了粮食燃料乙醇发展,陆续在广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建成多个非粮燃料乙醇示范项目或产业化装置。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费量近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已有个省区全境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五分之一。 “总体上看,我国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形成了以‘核准生产、定向流通、封闭推广’为特征,符合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行之有效的中国可再生燃料推广模式。”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国车用乙醇汽油试点推广的有关政策主要形成于本世纪初期,既有的经验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变化。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方案》提出建立国家生物液体燃料推广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国家生物液体燃料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工作。 另一方面,对于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方案》要求应积极配合国家粮食市场调控,提升市场竞争力,保质保量供应生物燃料乙醇,高度重视并处置好超标粮食转化产生的危废,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对于成品油批发经营企业,《方案》要求应及时采购生物燃料乙醇,保障车用乙醇汽油市场供应。 今后还将落实考核问责机制。《方案》明确“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实行属地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将车用乙醇汽油推广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要求,适时对各省级政府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监督管理职责和成品油销售企业车用乙醇汽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宁夏永全新能源20万吨的混合芳构化工业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宁夏永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化工大学的支持下,利用自主研发的全新催化剂发明专利技术和全新工艺技术,联合神华宁煤集团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年产20万吨的混合芳构化工业装置,日前一次投产成功,生产出国内最为清洁98号汽油,从而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煤化工产业链中无汽油产品的空白,同时也开辟出一条以煤炭为基础原料、生产高清洁汽油的新路。有权威专家声称:该项技术的问世,将大大减少国内汽油生产对石油的依赖,也为煤制油化工产业持续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