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雪亮工程”建设情况调查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芳芳文/图 小小摄像头,却蕴含着强大功能。它犹如人的一双眼睛,不仅能实时监控,还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手段,帮助执法部门智慧执法,更好的保障一方安宁。 小小摄像头,能与基层网格管理员的智能手机相连,将网格内发生的治安问题、安全隐患等及时上传处置,并启动一键告警;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特别是为农村地区看家护院,守护游子的老家和亲人,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雪亮工程,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得名,旨在通过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群防群治。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决策科学、安全平台和应急技术装备等现代科技手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年9月,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若干意见》,“雪亮工程”开始向全国推广。4年过去了,目前各地已进入有实质性进展的新阶段。据了解,“雪亮工程”全国试点项目自年启动实施后,崆峒区及其他县级“雪亮工程”项目也随之进入建设阶段,这意味着“雪亮工程”这项承载着大安防职责的民生工程,正式落地平凉,即将更好的为平凉城乡群众带来安稳。 作为平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崆峒区“雪亮工程”建设进展如何?目前处在什么阶段?“雪亮工程”运作原理是什么?已经试点应用的项目群众反响如何,运作中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近日,《平凉周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进行了走访调查。 基础建设完成开始入网调试 AR广角摄像头下,度范围内的街头实景画面,以视频地图的形式,在崆峒区“雪亮工程”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大屏上,同步实时显示。 在能实现倍变焦的高空瞭望摄像机下,一只小鸟飞行轨迹清晰可见,一辆数十公里之外的汽车车牌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智慧城市智能化分析平台上,市区政务服务大厅的人流情况、大厅累计取号数量等通过大数据分析,一目了然…… 7月2日,记者在崆峒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看到,已经装修完备的崆峒区“雪亮工程”监控指挥主阵地,高端大气上档次,充满现代科技感。平方米的空间内,以三厅两室加走廊的基本构架,被划分了迎宾门厅、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公共安全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办公室和值班室,格局分明、宽敞明亮。 崆峒区政法委办公室主任李培鹏告诉记者,综治中心目前配备了可视化智慧调度系统、数据结构化分析与城市管理应用系统、综治中心人体特征识别快速通道安全管理系统,可以为全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调度提供智能化、专业化、信息化联网应用平台,满足实战需要,从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 据了解,作为“雪亮工程”承建单位,电信部门负责工程建设及技术支撑等工作。崔向春,是电信平凉分公司创新业务总监,他表示,崆峒区“雪亮工程”一期所有基础工作已经全部建成,目前正在进行开通入网工作。后期随着综治中心编制批复及工作人员的到位,各相关单位也将会相继进驻,开始业务协同合作办理。 按照市发改委批复和市综治办统一安排,崆峒区“雪亮工程”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从年8月启动,计划于今年底完工。 崔向春告诉记者,“雪亮工程”市级平台负责项目采购,附带建设了路摄像头,涉及崆峒区39路。崆峒区负责建设前端,目前改建了路使用性能达不到高清效果的模拟摄像头,在城区重点公共区域、崆峒山景区、公路客运站、火车站、乡镇重点公共区域新建了路高清摄像头。同时,还整合了路二类视频资源。 他对记者解释道,中央综治办要求“雪亮工程”要实现“全网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在“全网共享”方面分了三类资源,一类为公安自建,治安监控、道路监控、车辆卡口、人脸卡口等;二类为机关行政大楼、街道、镇、乡、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小区、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宗教场所、特色小镇、景区等;三类是沿街商铺、KTV、酒店、沿街企事业单位等。一期项目按照市上要求,初步整合二类资源,以后逐步再整合,形成整合常态机制。 部门协同办公实现智慧政务 随着告警铃声响起,大屏上视联网GIS天眼调动应用系统上显示,定位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处、代表出现报警信息的红色标志频繁闪动,旁边弹出界面上出现一则求助人的视频通话请求,现场工作人员连线接听后,大屏左下方则出现了求助人及所处位置的视频图像。 “这个演示,其实就是项目的一键告警业务。系统连线后,求助人可以将现场情况实时反馈到系统。”崔向春表示,将来基层综治员的智能手机上都会安装综治雪亮掌上通APP,一旦发现辖区内哪里有综治事件,就能直接通过手机向综治中心报告。除此之外,综治中心系统也有主动预警功能,可以实现多个移动目标的侦测告警。通俗来讲,即在设计中于地图上划定禁止倾倒垃圾区域、禁止占道经营区域等,当系统侦测到该区域有物品遗留,则表示有人倾倒垃圾,侦测到区域入侵,则表示占道经营,侦测到物品搬移,则为非法破坏。系统发现后会自动告警,在随后的具体办理环节,实现执法、市场监管等进驻单位协同办理、尽快处理,达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效果。 据他讲,系统接收告警信息后,按照事先设置的工作流程,先会生成工单,并向各个进驻部门派单,各个部门各负其责承办。流程全部处理完毕,系统会自动反馈,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入数据接口,还可以查询各部门办理及用时情况,必要时进行督办,形成闭环,最终实现智慧政务“一网通办”的要求,真正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监督、每个步骤都有考核、每个事件都有结果。 崆峒区“雪亮工程”摄像监控最终建成,将有路之多的体量。在崔向春看来,这个智能化、专业化、便利化的系统,能充分解放人力,杜绝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当前,已整合进了智慧教育、智慧政务和智慧旅游的相关视频资源。 “综治中心架构建起来了,市上的编制也已批复,但是工作人员还没有到位。我们虽然提出了‘六共六联’运行思路,制定了‘十制五薄六卡’管理机制,但这是通过研究分析和借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和思路,还缺少实践运用的打磨和完善。”参与各项方案起草和制定的李培鹏对记者说,“等将来人员配备到位后,还要制定和补充更为详细的内容,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实效。” 记者采访发现,市民对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比较认可,也抱有很大希望。他们认为一个个高清摄像头,能够很好地起到监督作用,有利于社会群防群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一键告警业务,以及进驻部门之间的业务大协同、大联动,增强了行政效能,提高了服务质量,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视频看家护院千里眼守安宁 “雪亮工程”意在推动安防,在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法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尽管群众对这项工作比较认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今,“雪亮工程”建设对视频监控增点扩面,并整合网络信号进行智能化运维,既是对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巩固和延伸,也是“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到年,“雪亮工程”建设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以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可以说,当前,一张“安全天网”正在平凉城乡全面铺开。 近些年,随着劳务输出和城镇化建设,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对城区,乡村在安防建设方面相对薄弱,国务院两次将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乡村安防工作的重视,对乡村振兴以及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方面的决心。 7月2日,在崆峒区安国镇油坊村,记者看到,每家每户大门上都十分醒目的贴着“平凉‘雪亮工程’——视频看家示范点”的标识。 据介绍,安国镇油坊村和安国村是崆峒区的两处“雪亮工程——视频看家示范点”,均建设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中心,并投入使用。 今年73岁的唐福,平时和老伴两个人生活。除了冬季进城到儿子家过冬,天气暖和后,一直住在油坊村老家。 老人说,以前进城总担心老家的安全,自打安装上视频看家系统后,去城里再也不心慌了。“只要打开手机软件(视频看家),登上自己的账号,就能清清楚楚的看到家里的情况”,老人笑称,谁从门前经过手机上都能看到,非常安全放心。 今年50岁的田小琴,也生活在油坊村油坊社。随着丈夫和孩子们的外出工作,她成了一名留守妇女,守着修建一新的小康屋,守着一家人心中的乐园。 过去,独自生活在老家的她,总免不了丈夫和孩子的牵挂,她本人有时也会心生忐忑。自从家里安装了视频看家系统后,一家人各自悬着的心都放下了。 李银霞是油坊村文书,她告诉记者,视频看家系统包括红外屏幕探测器、烟感火灾报警器、家庭智能网关,农户只需预存话费就可以免费安装。目前油坊村油坊社村民全部安装了这一系统。 记者随后来到油坊村“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中心,6处装有高清摄像头的区域,全部显示在大屏幕上。李银霞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村民家里丢了物品,报案后民警调取“雪亮工程”视频进行排查,最终找到了嫌疑人,很快破了案。她说,自从有了“雪亮工程”视频看家系统“看家护院”,村民的心里更踏实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系统刚刚投入使用,设备稳定性还有所不够,会出现打不开、连不上网的现象,基层相关人员得经常叫技术人员来维修管护。据了解,这也是全国“雪亮工程”建设中的普遍难题。一位乡镇干部表示,只要解决好后期维护这个难题,“雪亮工程”很快能在各地推广复制开来。 往期精彩回顾 兰洽会盛大开幕平凉签约合同总额.28亿元 平凉一中、陕西师大平凉实验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确定 快看!崆峒区年中小学招生片区划分公布 中小学7月12日放假暑假严禁布置这种作业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