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玉佛禅寺玉佛殿 玉佛(释迦牟尼佛)

无论是不是佛教徒

多数人都会主动到寺院礼佛敬香

也有人会奉请佛像回家供养

当人们瞻礼佛像时

内心总能感受到片刻的安宁与祥和

这些相好庄严的佛像

虽然造型各异体量有别

但都以寓教于形的亲切方式

向世人传达慈悲喜舍的内涵

示现彼岸净土的境界

玉佛禅寺卧佛殿卧佛像(释迦牟尼佛)

关于佛像的起源

据《增一阿含经》记载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往忉利天

为母说法三月未还

信徒优填王与波斯匿王思佛心切

各以牛头栴檀(zhāntán)

与紫磨金塑佛形象供奉

见之如对佛前

佛教造像之首要目的在于

“令十方瞻仰慈容者

皆大欢喜信受皈依

广种善根潜消恶念”

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误解

强调虔诚礼拜佛像

是佛教徒的“迷信”所至

甚至批评为“偶像崇拜”

殊不知

这是佛弟子见贤思齐、净化内心

开启觉性的修行方式

佛像虽非佛菩萨真身

但恭敬瞻礼仍是殊胜法缘

强化学佛者的皈依之心

是增上修行的重要助缘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海岛观音像

若在内心将佛像视为佛菩萨真身

虔诚顶礼时生出神圣感

内心当下就能得到净化

在普贤菩萨发下的十大愿中

就以“礼敬诸佛”为首

由礼敬而令心渐渐与之相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修行不断提升的过程中

也不能停留于对佛像的执著

从恭敬佛像到超越对相的执著

代表着修行的不同层面

应该次第而修、不可偏废

佛像的造像不仅需要艺术技巧

更需要对佛菩萨的内涵有所领悟

瞻礼一尊佛像时是否与内心相应

面部表情往往最为关键

佛像面部表情的准确刻画

能传达出安静、空性和喜悦

直抵观者的内心和灵魂深处

玉佛禅寺普贤殿普贤菩萨像

这是一种无限的安静

并不是没有声音的安静

而是内在的安静

仿佛静静的大山

静到极致却像通天彻地

有着难以表述的震慑力

这就是“涅槃寂静”

来自所有躁动平息后的内心

来自宇宙人生的最高真实

这种寂静也使周围的人

甚至周围环境也得到净化

玉佛禅寺普贤殿普贤菩萨像

这是一种无限的空旷

凡夫心的最大特点

就是浮躁而动荡

在各种变幻的妄想中不停摇摆

想静,却静不下来

想睡,又睡不踏实

想思考,但无法集中精力

为什么?

因为内心的垃圾太多

而且从未清理

因为看不清生命的真正需要

只好用不停忙碌

用表面充实来掩盖这种茫然

忙碌的结果不过是

继续制造妄想、制造心灵垃圾

而佛菩萨因为体证空性

故能照见五蕴皆空

就像乌云散尽的虚空

澄澈明净、纤尘不染

玉佛禅寺大悲殿 如意轮观音像

这是一种无限的喜悦

这种喜悦并非一般意义的快乐

世人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快乐是建立在某种外在条件上

只是对痛苦的缓解

当尝到某种快乐并产生执著后

一旦条件发生改变

对快乐形成的依赖落空

就会转变为痛苦

世间快乐短暂且有副作用

而佛菩萨的喜悦来自生命内在

是从全身弥漫而出

这也就是佛经所说的“举身微笑”

只有彻见无我的证悟者

才能使每个毛孔都洋溢着微笑

周身散发着喜悦

学佛就是以佛菩萨为榜样

不断去除现有的不良心行

开发潜在的高尚品质

当生命不再有任何瑕疵

我们也能像佛菩萨那样

成为至纯至真的人

成为至善至美的人

三座殿堂供奉

等比缩小圣像

今上海玉佛禅寺

东西两侧殿堂已修缮完毕

将在大悲殿、文殊殿

和普贤殿三座殿堂

辟地供奉等比缩小圣像

以期十方善信发心供养

供佛像一尊 深植佛缘

观相好庄严 心生欢喜

供养佛像咨询

▲文殊殿、普贤殿、大悲殿圣像认捐、供奉可联系玉佛禅寺客堂、修缮办公室,欢迎致电或亲临垂询。

联系人:慧静法师、明照法师、曙东法师

-

编辑

慧丁

资料

《生命的美容》

摄影

谷文浩、李青

责编

慧静

为佛像装金,点击“阅读原文”!

新媒体

赞赏

长按







































白癫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最好的十佳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