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消息,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全球富豪榜》(HurunGlobalRichList)出炉,全球位十亿美金富豪上榜,增加人,达历史新高。增加最多的是年中国大陆新增十亿美金富豪人,比美国多了40。照此数字中国每周产生十亿美金富豪4个,全年天,每2天不到产生一个十亿美金富豪。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大陆已有人进入十亿美金以上富豪版。而且年一年就新增,增长比例近40%。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人均GDP为元,比上年增长6.3%。如果以美元计价,年中国全年人均GDP为美元。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1.2万美元左右。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美元左右,和人均GDP接近。如果此后几年人均GDP和收入维持年增速,则大约在年,五年后中国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年中国10亿美元以上富豪名占全球名的25.5%,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说大多数都已超过了小康。而且,如果维持年经济增速,五年后的年有望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面对富豪众多、已达中等收入和正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你幸福吗!观察中好像无论富豪、有钱的、没钱的、年轻的、年老的,大多是不清楚的,纠结的,忐忑的。这主要源自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不清楚。 叔本华在其有名的“人生智慧”一书中说到: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又名“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是叔本华写于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者,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叔本华认为,人的幸福源自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思想。也许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叔本华早年也曾学习东方印度的哲学,他的思想和哲学兼具了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用自己的智慧去诠释关于人生幸福的内涵。下面摘录了“人生智慧”一书中关于幸福思考的一些精彩语录宇大家分享,相信一定能得到大家各自角度的理解和共鸣。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时间。头脑思想狭隘的人容易受到无聊的侵袭,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智力纯粹服务于他们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这方面的忧虑。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 人类获得幸福和交上好运的情境,一般来说,都可以比作一排树木:当远看时,它们显得美丽诱人;但当你走近并进入树丛之中,它们的美丽诱人旋即消散,你再不可能发现它了。这也就是我们常常会羡慕他人的缘故。 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世上命运好的人,无疑地是指那些具备天赋才情、有丰富个性的人。他们虽然不一定是辉煌灿烂的,却是最幸福的。 人由于受意志的控制,总是充满着痛苦。可以说,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满足,快乐也只是非常短暂的。因为,人接着就会产生更多的欲望,从而产生出新的痛苦。但是如果没有了欲望,人又会陷入空虚和无聊之中。 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愉快的原因,原因就是: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痛苦不幸的。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在遭遇到已经发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时,我们不可以允许自己这样想:事情本来可以有另外的结局,更加不可以设想我们本来可以阻止这一不幸的发生。因为这种想法只能加剧痛苦至难以忍受的程度,我们因此也就是在折磨自己了。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主观上,则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 能否独立地思考,并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所决定的。我们可以随时坐下来阅读,但却不可以随时坐下来思考。也就是说,思想就像客人一样:我们并不可以随心所欲传唤他们,而只能静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内在的情绪和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才能自动展开。 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一度为某件事情悲伤不已,但最后那却被证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又或者,我们曾经为之兴高采烈的事情,却变成了我们极度痛苦的根源。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能够遗传后世的声名就好像橡树,长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续不长的名声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时期到了便会凋零;而错误的名声却似菌类,一夜里长满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 在生时被立有纪念碑的人,后代都不会相信这种评价。即使有人侥幸在生前看到了自己真正的荣誉,也多半是年老之时了,只有少数艺术家和音乐家是例外,但哲学家却很少例外。以其作品著称于世之人的肖像也证实了这点,因为肖像多半是在成名以后才画的,而我们所见到的肖像,大半是描绘着灰发的长者,尤其是以一生经历著写成书的哲学家的肖像。从理性幸福的观点着眼,这种平衡的安排的确很恰当,因为让一名凡人同时享有青春和名声实在太多了些。 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 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人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人是什么,这比他有些什么,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更影响他的幸福。 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若有一人年轻、英俊、富有而受人尊敬,你想知道他是否幸福,只须问他是不是欢愉。假若他是欢愉的,则年轻、年老、背直、背弯、有钱、无钱,这对他的幸福又有什么关系。总而言之,他是幸福的。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我们的幸福十占其九依赖于我们的健康。只要我们保持健康,一切也就成了快乐的源泉;但缺少了健康,一切外在的好处--无论这些好处是什么--都不再具有意义,甚至那些属于人的主体的好处,诸如精神思想、情绪、气质方面的优点等,仍会由于疾病的缘故而被大打折扣。 即便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胜过那最伟大的虚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命运坎坷不平,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人生不可能永远幸福,也不可能长久地陷于不幸。 思想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所有这一切世间能给予的最大幸福,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而这种平静和安宁作为一种持恒的心境,惟有身处绝对幽静之处方可达到。 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象。 希望读完这些精彩的语录,加之你自己的思考,关于幸福---你自己的思想也长出了翅膀!!! 方也光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