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逝者的家人会为其举行葬礼,之后在墓碑上刻上逝者的姓名、籍贯、家世、生卒年月和经历事迹等文字,这些文字统称为碑文,数量不等。 墓碑上通常刻有一些词汇,有些词汇的含义普通人不一定清楚,比如“故、先、显、考、妣”等词语,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误会。 “故”一词就如其字面意思一样,是过去的、从前的意思,引申出已经去世的意思。 “故人、故国”等词语就明白了。 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避讳使用“死”和“亡”等词语,认为这些词语十分不吉利。即使亲人去世了,也不会用这些词来描述,而是用“故”来婉转地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哀悼。 相对于直接使用“死”或“亡”,使用“故”更显正式和文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逝者的尊重。 然而,这个“故”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一般只有关系密切的人才使用。 子女为父母立碑时,会用到“故”。通常会刻有“故先妣”、“故先考”等字样,以表达对父母的怀念和尊敬。这种用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常见,强调了亲情的珍贵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而其他亲属和朋友为逝者立碑时,往往会省略“故”字,墓碑上会刻上“显考、显妣”或“先考、先妣”等字。 有时,“故”字前还会加上朝代国名或地名,比如道光年间逝世的,“清故”后缀头衔。有皇家功德在内的,“皇清故”等。 “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就是墓碑上刻有北魏年间的碑文。在一些家族中,"故"这个词有着新的意义,它被用于那些与家族有关但没有被承认的人。例如,家族族长的情妇、仆人等,尽管他们之间存在婚姻关系,但并没有正式的夫妻身份,既无法得到家族的正式认可,也不能被葬入祖坟,墓碑上会刻上"故"字以示区别。 看到墓碑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刻有"显"字,而其他则刻有"先"字。虽然两者读音相似、用法相近,但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先"是指先人、先辈,是后代对逝去的长辈表示尊敬的称呼。古人在称呼已故的先辈时,会加上一些敬语,比如"先祖"、"先父"等。 而"显"不仅仅是通假字,它比"先"更加尊贵。 从字面意义上看,它表示显达、显赫的含义。将"显"字刻在墓碑上,是对已逝者的溢美之辞。"显"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字。清代的《读礼通考》记载了这样的事实,古人在称呼祖、父及母亲的母亲时,会在前面加上一个"皇"字,而这里的"皇"并不仅指君王,它代表了高大、上位的意义,比如"皇考"、"皇祖考"等。 到了元朝大德年间,朝廷规定不再使用"皇"字,而改用"显"字。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墓碑上都可以刻上"显"字。 如果在一些墓碑上刻有"显"字,那就意味着墓碑主人在生前身份非凡,非同寻常。 在古代,能够使用"显"字的人大多是高官厚禄或财富丰裕的人,他们被称为"高官显爵"、"达官显贵"。这个字并不轻易被赋予普通人。 然而,如果一个人品德高尚、对乡野和家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可以被称为"显人"。这样的人在去世时,墓碑上也可以刻上这个字。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观念,以及对身份地位的尊重。 当然,能够使用"显"字的前提是根据古代礼仪,必须拥有孙子辈后代。否则,即使是功勋卓著之人,他们的墓碑上也只能使用"先"字,而不能使用"显"字。这也表明了古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此外,古人相信轮回转生,认为一个人的肉体虽然死亡,但并不意味着他在世界上彻底消失。 他的灵魂会进入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墓碑上的"显"字也寄托了对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幸福生活的祝福,希望他们能过上安宁、显赫、富有的生活。 古代墓碑上经常出现的“显”字,比“先”字更为常见,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当亲人过世时,通常会选择刻上先字。而在古代,由于战乱、疾病等原因,许多人会在他乡死去。因当时交通不便,无法将遗体送回故乡安葬,友人会将他们埋葬在当地,并在墓碑上刻上“先”字。 比如,在古代残酷的战场上,许多士兵都会在他乡阵亡,这些士兵的遗体会由幸存的战友处理后事,墓碑上会刻上“先”字,以表达生者对逝者的尊敬和哀思,并让逝者得以回归故土。 “考”和“妣”是墓碑上最常见的两个字,《礼记》中解释说:父亲过世后称为“考”,母亲过世后称为“妣”。在汉语中,有一个表示悲伤的成语叫做如丧考妣,意味着人们悲痛欲绝,就像失去了父母一样。 这两个字的源头是古代的甲骨文中的“老”字,代表一个拄杖的老人,象征着年迈的父母。随后,“老”字被拆分演变成“考”和“妣”这两个字。 古人通常将自己的父母称为“家父”和“家母”,而称呼他人的父母则为“令尊”和“令堂”,这些称呼都属于敬辞,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但是,若父母过世,便不能再用这样的称呼了,“考”和“妣”这两个字就能派上用场了。在墓碑上,父亲的墓碑上会刻上“故先考”或者“故显考”,母亲的则是“故先妣”或者“故显考”。 古人通常夫妻同葬,也就是合葬,因此《诗经》中有“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的诗句。如果夫妻二人同时辞世,子孙会为他们立一座合葬的墓碑。刻碑文时,会将男碑主名字刻于左侧,女碑主名字则刻于右侧。 这是因为古代是“男权社会”,受到“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很大,无论在生前还是在死后,男性的地位都高于女性。 如果夫妻二人不同时去世,墓地就会左边空出以待男性,右边空出以待女性,而一般会先单独立一个墓碑,等合葬后再另外立合葬墓碑。 在古代,墓碑上除了“故”、“显”、“考”、“妣”这四个字外,一些元朝以前的名人之墓碑上,经常还会出现“皇”字而不是“显”字。原因是在元成宗大德年间之前,我们的古人习惯用“皇考”来美称父母。 评论文后此阅阅读惯好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