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是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代典籍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之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早至周代,周天子即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之礼。 中秋,焚香祭月也随着皇室及文人士大夫阶级的南迁,至唐代时期成为文人审美价值取向的一种礼仪。 唐宋代时期香文化发展到顶峰,上至达官贵胃,下至贩夫庶民,中秋之日,最普及的用香方式其实是“祭拜香”。祭月、拜月少不了祈福类吉瑞香,中秋夜暮色渐紧,家家置供桌于月下,案上有香炉、炉瓶、香盒各一,富庶人家用玉制,寻常人家则用铜。摆放月饼鲜果,燃烛焚香对月祈福。 唐宋时期由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之间最初的焚香祭月开始流传转为“斗香”,北宋陶谷所著《清异录·熏燎·斗香》及明代周嘉冑《香乘》里均有记载,不过更具体关于古人如何斗香的记录并不详尽,与斗茶一样,大抵是古人的一种竞赛,而这种竞赛由初始的香料品质优劣的比拼发展为和香技艺竞赛,最终融合成了雅会香席的精神交流。 中秋之夜,文人们酌酒、赏月、拜月,对月焚香,月光应着香光,思绪无垠,香气也无限,三巡香品过之后为香赋文吟诗。月下斗香,以月为和香主题,借助香气咏月赞月,皓月当空,氤氲香气,此情此景,虽有胜负却不为争,借一束月光,抒展才情,斗香者,斗香艺高下,斗文思才情,斗琴香韵合,斗墨书连香,斗画意融香…… 斗香的形式多样,《红楼梦》里的斗香是一种由许多线香捆绑成的宝塔状大型组合香品,放置于地上燃烧,现在的苏北等地中秋祭拜依旧保留这种香品,斗香上装饰有彩色刻纸,内容丰富,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卉、吉祥图案,斗内实以香屑或沙土,上插香或插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有些地方的斗还会在其四周糊纱绢,写有“月圆人寿”之类的剪纸金字。中秋之夜,将斗香放在庭院的供桌上,可连续烧几个时辰。这一古老美好的习俗,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美满、安宁顺利的心愿。 唐宋时期已有这种斗香并使用于寺庙,中秋节的用香规模之隆重几乎与春节一样,可见中秋之香,在民间祈福风俗里占据了重要角色。 长按左侧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