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将人的智慧与仁义,和山、水联系起来。在文学界,对于该句话的读解也有多种,我国著名学者南怀瑾撰成了《论语别裁》,对此理解的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意为:拥有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之人则喜欢山。南怀瑾所理解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说智者的快乐是动性的,就像是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而仁者的快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余秋雨也写过一篇散文《仁者乐山》,而余秋雨的散文《莫高窟》被收录进了我国的教材。余秋雨于年出生在浙江,20岁时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在年成为了我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余秋雨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散文家,先后获得了上海优秀文学艺术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诸多奖项。但在年5月,担任素质评委且已经60岁的余秋雨,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进行点评时,引用了“仁者乐山”这一古语,并且把“乐”字读成了“lè”,因此惹得近万人留言批评。“仁者乐山”中“乐”字的正确读音为“yào”。众所周知,“乐”是一个多音字,常见的读音为“lè”,用作形容词,义为“快乐”,还有一种常见的读音为“yuè”,用作名词,义为“音乐”,但在“仁者乐山”中,“乐”却是带宾语的动词,义为“喜欢”。而为了不将“仁者乐山”中“乐”的含义搞混,大约从北宋起,官修的韵书《广韵》就定下了“五教切”的读音,即“yào”;后来到了南宋时,儒学大师朱熹将“yào”这个规范读音写进了《论语集注》。那余秋雨是口误读成了“lè”吗?余秋雨并不认为自己的读音错了,虽然表示在年前孔子说“仁者乐山”时为“yào”,但多年过去了,读音是一直在变的,因此不应该拘泥于传统,如果拘泥于传统,那么就连字,都不应该变。对于余秋雨的这套理论,很多人是不买账的,甚至让人觉得原来有学识的人,并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曾任《汉语大词典》编委、现任《咬文嚼字》月刊编委的金文明还因此刊登了《秋雨乐了,大家笑了》的学术著作。之后“爱较真”的金文明还特意去看了余秋雨的著作,找出了多处的文史差错,又刊登了一篇《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从而引发了热议,问题也已经不再仅限于字音,同时金文明的行为也引起了争议。余秋雨也回应了金文明,表示道:“年轻人热爱文史知识不错,但是大量非专业的年轻人没必要过度地沉溺在浩如烟海又真伪难辨的古代文史细节间。因为这样做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国文化的不幸。”那你是怎么想的?余秋雨把仁者“乐”山读成“lè”,近万人留言批评,他是口误吗?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