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城穿钟鸣,山回鼓响,高楼过轻云。挑帘望晨阳,落影留余暮;小屋旧巷染温情,青瓦木栏定安宁,百姓安康。听过唐代李咸《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宋代欧阳修《庐山高》诗:“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诗中如此的美好描述,使我们不禁想象:一座古城位于青山脚下,两座高楼立在小城的南北两方,对立而望,飞檐入云,风吹铃响。晨曦初落楼尖,城中便传来了厚重的钟声,小城一天的生活伴随炊烟袅袅开始了;余晖退在山腰,簌簌鼓声也随之响起,家家户户落下门栓,灯下笑谈。晨钟暮鼓这个成语表面意说起来最初的印象,是在说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以及僧人们的生活,其实它作为词语,还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如陆游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同时亦可特指金陵四十八景中的一景。当然,晨钟暮鼓还有更多的故事,下面七七和大家聊聊。早在先秦时期,鼓就作为壮音,出征先要击鼓,如《诗经·邶风·击鼓》所记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敲钟击鼓,后来也成为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就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时间。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年-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汉蔡邕撰《独断》记: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这里说到的滴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器具,根据刻度分夜漏和昼漏。夜漏尽时,黑夜褪去白天来临;相反的,昼漏尽时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很多人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这是询问了寺庙的高僧后得知的。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佛教传人,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两者性质是不同的。早晨钟声带来期盼,夜晚鼓声带去一天的繁忙,按时作息的平凡生活,就是心中最宁静的地方。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七七与大家下期再见!(声明:部分文言来自百度文库,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