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https://m.39.net/pf/a_4447714.html
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亲子教育。我们身边存在一些父母,对孩子实施教育时有点像“对牛弹琴”,父母说父母的,孩子做孩子的,双方没有任何默契。有时候,父母说着说着,孩子就闲烦,三两句话就把父母给怼了回去。个中缘由,还是因为父母与孩子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不“接受”父母。有些人把亲子关系简单的表述为“父权母威”,觉得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要建立权威,孩子要服从父母的管教,只有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孩子才能有好的品行,才能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好的未来。但需要强调的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必须具备相当的素养,孩子则要特别地“聪慧”,而这两项几乎都无法做到,所以现实中,很多“权威教育”其实是失败的。规矩太多,难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不少家长口中常说的话语。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制定一些规矩是非常必要的。但规矩过多就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正所谓过犹不及。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母亲,她给刚上小学一年的女儿定了许多规矩,比如同样的错误犯三次就要接受“严厉”的惩罚:面壁思过十分钟。结果孩子上学没多久,连着好几天弄丢铅笔,被罚面壁思过;拼音老是拼错,被罚面壁思过;三天两头弄坏一个卷笔刀,几个新卷笔刀,一个星期全给灭了,又是面壁思过。开学一个多月,小孩常常面壁思过十分钟,惩罚变成了“家常便饭”,规矩约束力全无,还成为了家长的“累赘”。不得已,制定没多久的规矩就被这位妈妈亲自给废掉了。规矩太多,难成方圆。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生长的个体,有着无限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是要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并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幸福,不是用一个个的框子把孩子框柱。事实上,这些“框子”也根本框不住孩子,他们的天马行空与生俱来,不随家长的意志而转移。相反,家长制定很多“不靠谱”的规矩,又无法执行下去,对家长的权威是个“暴击”。事事过问,孩子厌烦事事过问,是很多家长的“通病”。不过,许多家长不认为这是“病”,而认为事事过问是一种关心,是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当家长没有意识到事事过问隐藏的巨大破坏性,亲子关系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孩子如何学习,如何与同学交往,如何培养兴趣,家长需要给予一些建议,但绝不可以事事过问。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或进入中学就读的学生,他们虽然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却正在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正在摸索自己的“学习之道”和“人际交往之道”。此时家长的事事过问,不是关心和帮助孩子,而是阻碍他们独立性格的形成。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家长的事事过问,会让孩子心生厌烦,造成家庭成员关系的紧张。不说小孩,就是成人也受不了天天被噼里啪啦地管个不停:该喝水了,水不能喝太快,凉水不能喝多,热水要等凉了喝……成人都觉得厌烦的事情,孩子一定更觉得厌烦。家长把“事事过问”看成是既关心孩子,又能让孩子少犯错、少走弯路。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好心会办坏事”。孩子不是机器,他无法做到按照家长设定的“程序”成长,即便能做到,也是灭绝了天性。家长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就要给他一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犯一点错误、走一点弯路,不是坏事。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提前“设定”好,孩子烦、家长累,最终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放任不管,自食其果有些家长事事过问,有些家长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发展是最重要的,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放任不管”。这些家长似乎有一个能说得上台面的理由:我们小时候就从没有被父母管过,现在混得挺好,而我那些从小被家长管教的同学,现在大多是工薪阶层,过着很普通的日子,人的发展要靠悟性,父母提供资源就好。人的发展确实要靠悟性,但人的发展更需要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下去。“管”是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管好了,孩子会明白很多道理,会知道什么是分寸,会敬畏规则。而“不管”的结果就是“放任”,“放任”的结果就是恣意妄为、无法无天。不否认,有些孩子在父母放任不管的情况下也会发展得很好,只是就几率而言,这些孩子占的比例很少。我们不能把个例普遍化,然后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这样的风险实在太大!不事事过问,也不放任不管,而要宽容互信一方面,孩子的天性是扩展自我,探究世界,不想被处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孩子的行为容易突破“边界”,若不进行一定的规则约束,难保长大后不做出非常出格的事情。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事事过问,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这四个字:宽容互信。宽容是前提,互信是基础。宽容是“管”也是“放”,它不是一味地迁就,也不是刻板地要求,是双方的一种理性沟通。孩子犯错在所难免,需要家长的宽容和忍让。而孩子在感知宽容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应该去宽容别人,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宽容力量的强大。宽容让亲子关系和谐、舒畅;宽容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胸怀。懂得宽容的家长会给孩子源源不断地提供“幸福之源”。互信则让亲子关系变得结实有力。孩子相信父母,父母同样也要相信孩子,信任是双方的。父母相信孩子,不仅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也要相信孩子的动机。有位母亲,一直觉得儿子调皮,经常说教儿子。有一次,她发烧头疼,躺在沙发上昏昏欲睡,儿子则在厨房摆弄着东西,乒乒乓乓的,搅得她不得安宁,正想发火,突然听到了“哐当”一声,冰箱里一个装剩菜的盘子掉到了地上,砸的稀巴烂。这位母亲气不打一处来,不容分说对儿子一顿大骂。儿子站在旁边边哭边说,“我就是想在冰箱里给你找点冰,你发烧了,要降温嘛”。如果妈妈懂得宽容互信,一定不会出现这种场面,或许画面就是温馨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在父母,但不能忽视孩子的体会,毕竟孩子才是亲子关系的“主角”。健康且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有分寸、有距离感,是亲而不密、孝而不顺,是看似随意却又彼此在意,是各自独立而心在一起,是我理解你的不容易、你也成全我的自由任性。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