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处暑后风雨

南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这首诗浅显易懂,处暑到了之后,忽来一场风雨,风疾雨骤,残留的暑热一扫而空。这天气,由热转凉都在顷刻之间。风从纸窗的缝隙中吹进来,凉飕飕的,纨扇已经多余了。儿子诵读着《秋声赋》,令人想起那位醉翁欧阳永叔。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名赋,写秋夜之声,发悲凉之心,仇远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尚不可知,秋气送来的凉爽给他的更多是快乐吧。

处暑,为一年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时太阳在黄经°,夜晚北斗指向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隐退、终止的意思,也有处理的意思,处暑就是天地在处理、终止暑热之气,暑天结束,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要开始了。

今年交处暑的时刻是8月23日中午12:08。

处暑(8月23日~9月7日)这段时间,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气温会明显下降,凉风习习,树叶逐渐枯萎,常有绵绵秋雨落下,所谓“一层秋雨一层凉”,北方的秋意会越来越浓。江南地区依然被秋老虎盘踞,暑热还有残余,较多雷暴天气,滂沱大雨之后,气温亦随之下降,秋意仍值得期许。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第一候是说苍鹰开始大量猎捕其他鸟类,带回巢穴不忙着吃,先陈列起来,像是在举行祭祀。

第二候,天地开始出现肃杀之气,风凉物干,草木逐渐变得枯萎。

三候禾乃登,禾是稻、黍、粱等农作物的总称,登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处暑后期就是稻米逐渐成熟的时候了。

今年处暑期间正值中元节(8月25日)。中元节本是源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信仰,阴历七月十五号称小秋,谷物成熟,古人会祭告祖先,以新谷奠享,后逐渐演变为节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当时习俗:“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道教以七月十五日为地官赦罪日,赦生人之罪,亦解亡人之厄。佛教以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济度苦难,报父母之恩,之后多有超度亡灵的法事。于是中元节成了七月半,成了“鬼节”,其实叫“鬼节”着实不妥,这是祭祀祖先,追念逝者的日子。旧时的习俗会在当天夜里放河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或是祈祷家人身体健康,疾厄永消。

按照五运六气的规律,处暑属于四之气(7月23日~9月22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风湿交争。今年原本火运太过,上半年被司天之气太阳寒水压制,从春季到夏初,时有寒凉天气。一到四之气,司天之气退位,火运立刻抬头,热气炎炎,各地气温创下新高,加之下半年太阴湿土在泉,阴雨不断,湿气烦重,湿热之候明显。天气闷热,雨水频繁,内陆地区须防洪涝灾害。客气风木,下雨常伴大风,沿海地区多见台风气候。风湿相并,易引起关节疼痛,湿热流行,也容易导致胸闷少气,口舌粘腻,下肢浮肿、痿软无力,下肢湿疹,小便短赤涩痛,阴部湿痒,白带浊臭等等。

处暑时节,天地开始正式收敛浮散在外的阳气,暑气消散,气候转凉,人体阳气收敛,身体阴阳不平的人会觉得干燥。人的养生要注意敛阳育阴。饮食方面,口味要减少辛辣,增加酸味。辛辣属阳,容易发阳耗阴,而酸味可以帮助收敛,也有助于滋阴。蔬菜可以选择茎类、大叶类的,如西芹、芥蓝、大白菜、莴笋等等。

处暑时要早卧早起,早上早些起床锻炼身体,舒展筋骨,锻炼时微微出汗即可,不可以让自己大汗淋漓。晚上要早点睡,十点左右最好,可以帮助收敛阳气,保养阴气,对五脏安宁很有帮助。还要注意遇事当学会平复心气,缓和情绪,懂得收敛神气,让情志平和安宁,不能狂躁烦乱,不能太晚睡,不能夜里兴奋。

导引推荐《陈希夷处暑七月中导引法》

每天清晨五六点左右,取坐姿,向左右转头,同时身体随着头左右扭动向上伸展,反屈双手捶背,如此左右各做五到七次,然后扣齿三十六次,调整呼吸,将口中产生的甜液徐徐咽下。行之可以治疗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背痛,胁肋、坐骨、膝盖、踝骨痛,胸闷,短气咳嗽,气喘,口渴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原创文章,欢迎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得好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