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写给我的情书,来自我所任教的某个理科班的男生,写在大一《写作》课的期末试卷上。读完后竟有些感动,为这份来自18岁少年的纯真的情愫。但我努力回忆了很久,只记得那好像是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其他均已模糊不清。点名册上有为他上课表现加分的记录,还有他从未旷课迟到的记录。 是每周二下午最后的两节,因有些疲倦,嗓子沙哑,心里知道每次为他们上课,都明显缺少前两节在另外一个班的热情。记性一向很差,常常上完一学期,便很快忘记了学生的姓名和容貌,但是这个班,却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一个女孩,用十分钟构思出的一个关于欲望、复仇、情爱、转世、轮回的精彩故事;一个蒙古族男孩,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讲述的祭祀敖包时,所遇到的一个一步步在雨中艰难登山的老人;一个男孩现场写下的一首美好的情诗,一个课上故意跟我唱反调、却在课后朝我甜甜微笑的南方女孩。还有一次,在“说出你的秘密”的写作游戏课上,收到一张写着“安宁老师,我讨厌你”的纸条,我看完哈哈大笑,知道他们是在跟我开小小的玩笑。又有一次,在“猜猜Ta是谁”的游戏中,一个女孩念完一段样貌描写,我问学生,大家猜猜她写的是谁?结果很多人大笑着喊叫:老师,她写的是你呀!我一怔,恍然大悟,原来那个“看背影像一幅画,转过身来,是一个朴质的邻家姐姐”的人,是我。 写作是什么呢?我一直秉承的理念,大约就是这样,用文字坦诚地记录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即便只能激发出一个学生对于生活的热情、诗意与哀愁,我想,这门写作课,也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就像这个男孩,所写下的这封给予我,更是给予他自己美好青春的情书,足以让我羡慕他的勇敢。因为,当我像他一样青涩的年龄,我曾那样地自卑。 在青春的路上,一个懵懂的少年喜欢过无数的女孩,她们都因有各自的特点吸引了我,或美丽动人,或美丽动人,或还是美丽动人。没错,一路走来,尽观其容颜。此处想添加表情包“捂脸”,而现在,我想将我宝贵的第一次情书,献给我的老师安宁。 或许,我到最后一节写作课之后,心里有一点不舍和失落才感觉到,自己心中这份暗生的情愫。有人曾说:“性是男女感情之间最纯粹的东西”,而血气方刚的我,也幻想过,但那都只是薄缕青烟,随轻风一来,便消逝无踪。 而我的老师,没有妖艳的面庞,亦无性感的傲人身材,但她衣着朴素,且带有着一种民族风味。讲课时的眼睛里,折射出的,是无穷无尽的故事。没错,我拜倒在这作家的气质里。我很喜欢她向我提问,因为那时的世界,只属于我们两个人,而我也成功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观看世界;而每逢述说一种文学现象或作品,都能在思维上与她不谋而合,碰撞出火花儿。 为了这种愉悦的感觉,我搜集她的作品来阅读。字里行间朴实无华,却又那样耐人寻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一段,就是在农村的家里,用粉条去喂地上的蚂蚁,那份童年时的乐趣,那么地让人羡慕却又似曾相识,没错,是在自己的记忆中,那个被遗忘的角落里。还有对于醋的吃法,详尽到自己流口水。也还有对《红楼梦》中那一位位红颜弱柳的看法,让人众说纷纭,可也十分到位。等等一系列的文章,沉浸其中,描述的不过是简单的生活,却挖掘出了无尽的韵味。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我一味的夸赞和表扬,不敢透露自己的心声,而我现在不想再压抑这份爱了,我爱上了自己的写作老师安宁,这份爱曾经建立在自己对于文学的幻想上。然而,那个女子却嫁给了文学,所以我不敢剥夺,也不愿拥有,只想把这份爱留在心底里生根发芽。也很感谢她给我上的这一门课:“有些美好,不盼拥有,只因曾经相遇。” 茉莉花语,捎几句情话 风中给你 接一滴,坠在叶上的雨粒 点入那还未开放的花卉 喜爱 在那别离之后 梦中的 安宁 安宁,80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人。已出版长篇小说与作品集25部。代表作品:《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遗忘在乡下的植物》《聊斋五十狐》《笑浮生》。曾获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年度北京市政府优秀青年原创作品奖、第二届全球华人短片剧本大赛最佳剧本奖、第11届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走亲戚》入选年度全国散文排行榜,图书《遗忘在乡下的植物》入选中国作协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同时有繁体版图书《试婚》在台湾等地发行。另在《十月》《北京文学》《天涯》《散文》《美文》《文艺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小说散文评论剧本余万字。现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