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宁市位于滇中腹地,金沙江上游的螳螂川贯穿全境,流域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磷、盐、铁、钛、锡、铜、锌、铝、硅、铝土矿、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及花岗岩等,其中盐矿、钙芒硝储量居全国前列。森林以云南松、滇翠柏、油松、华山松及针叶树为主,花卉品种繁多。 安宁作为昆明市、滇中新区乃至云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以钢铁、盐磷化工、石油炼化等传统基础产业为主,辖区内工业企业聚集程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区域环境容量不足,环境资源约束趋紧,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瓶颈制约,对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出了高要求。 年5月14日,安宁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年3月1日,经安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环境资源审判庭”。年11月11日起,集中管辖安宁、禄劝、富民、晋宁辖区内的一审环境保护刑事案件。年1月起,集中管辖安宁、富民、禄劝、宜良、石林辖区一审环境资源民事、行政案件及公益诉讼案件。 年,安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已走过了12个年头,历经4任庭长及负责人。作为云南省率先成立环保庭的基层法院,安宁法院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执法办案与生态修复相统一的审判之路,在如何推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专业化建设,以及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上下真功夫、使大力气。 " 全国首个公益诉讼林——“昆明环境公益诉讼林”建成 首任庭长魏如云,在他的带领下,环资庭在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结合安宁市地理环境特点,总结分析,查找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深化恢复性司法理念,实行涉环保案件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的全新模式,推行“恢复原状”“补种复绿”“异地修复”等多元化生态修复措施,努力实现惩治违法犯罪、修复生态环境、赔偿经济损失“一判三赢”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年建成了全国首个公益诉讼林——“昆明环境公益诉讼林”,解决了无法原地修复难题,丰富了环境治理手段,并将其打造成为云南环境资源审判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01 " 加大宣传,将生态司法保护安宁模式推向全国 第二任庭长杨文雁,积极加大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的法治宣传力度,推动创建优秀环境资源审判品牌,为安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保障。年安宁法院拍摄的环保公益微视频《家园》,荣获全国法院第五届十佳微电影暨首届十佳微视频评选活动十佳微视频奖,将生态司法保护安宁模式推向全国。 02 " 强化“增殖放流”措施,保持水生物多样性 第三任庭长张红梅,强化“增殖放流”水生态修复措施,通过向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鱼苗,加强改善和修复因捕捞过度而遭受破坏的水生态环境,优化水生物种群结构,保持生物多样性。年6月1日,首次通过新媒体现场直播的形式,直播了赵某某在滇池水域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庭审,视频播放量达万、点赞量9.7万,使得社会公众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