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雾霾再度登场,“口罩”成为当下人们必不可少的物件之一。口罩从手术室中走出来,在历史上曾扮演不同的角色:抵御过流感病毒,遮挡过风沙烟霾;曾“荣登”街头时尚榜,也成为表达民意的载体。口罩,为安全而生,却时刻营造着不安全氛围。脱不掉的口罩,也是脱不掉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封面图为年非典期间,一名女孩戴口罩后留下印记。封面摄影:曲丹编辑:周维

《马可·波罗游记》曾经这么描述中国古代的“口罩”——“中国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而现代意义上的口罩源于西方。19世纪,近代细菌学说创立。人们认识到空气是会被弄脏的,便在医护领域开始广泛使用口罩。图为20世纪初期,手术台旁几名医生戴着当时的口罩——一种纱布罩具。GettyImages

——年,“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造成约10亿人感染,万到万人死亡,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刚刚过去的一战。在对病毒的恐惧中,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图为年,美国一份报刊登载的防流感广告宣传页,红十字会的护士带着由数层纱布制成的口罩。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图书馆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英、美由于工业的发展而饱受空气污染之苦,其中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成为其间代表。图为年,伦敦一名带着口罩的妇女为她的宠物狗戴上口罩。彼时,带着口罩皱着眉的人们是伦敦街头的标志性“风景”。GettyImages

年12月7日,披头士乐队抵达英国曼彻斯特参加演唱会,而曼彻斯特正处于多年来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他们戴着口罩不是为了隐藏身份,而是对抗城市烟雾。那时,民众佩戴夸张的口罩也传达出对糟糕的空气抗议和不满的情绪。AP

为了让民众能够脱下口罩,英美两国耗费了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治理空气污染。20世纪中后期,数次流感大流行,让口罩的使用更加频繁。图为年,日本银座街头的男士戴口罩或手帕遮口鼻防止病毒传播。AP

口罩并非疾病的专利。在中国,口罩走过了多元化的历程。60年代后期的中国,正经历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口罩和军用棉大衣成为年轻人的标配。防寒之外,还流行把口罩展平了挂在胸前,是当时单调服装上少有的装饰物,成为冬季街头的“时尚”。图为年中国街头的士兵。GettyImages

文革时期,是气候上的“冬天”,也是政治上的“冬天”。除了时尚,把脸掩藏在严实的大口罩里也给人传达一种严肃、神秘的氛围。口罩兼具了防寒、时尚、唬人的功能。图为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北京街头戴口罩的青年。GettyImages

“口罩时尚”的风气大概流行到年就慢慢减退。随着全球变暖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口罩防寒功能逐渐消退;同时经济复苏和工业发展,空气污染也随之而来。年3月20日,北京严重沙尘天气,天空变成土红色,天安门游客戴着厚厚的纱布口罩防尘。李楠/CFP

年,突如其来的SARS风暴席卷中国。对病毒的手足无措,让人们陷入恐慌,人们争相抢购,口罩一度脱销。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些不法分子甚至趁机炮制出用黑心棉、下脚料制成的“防非典口罩”,销路大好。图为一家药店前民众抢购口罩。傅拥军/CFP

直到今天,外科口罩对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效果仍存有争议。而彼时的中国人就这样躲在大白口罩后度过了一年。“乱吃药戴口罩,皱着眉头不会笑”,成了“非典”时期人们状态的最真实写照。图为隔着口罩亲吻拍婚纱照的新人。REUTERS

口罩佩戴的日常化,像衣服一样,爱美的人们也讲究起样式来了,格纹、迷彩、卡通图案,形成街头的口罩“美学”,在满大街白色医用口罩营造的恐慌气氛中颇为亮眼和跳跃。吴万生/CFP

年,非典风波过去,人们终于卸下口罩。图为北京一家旅馆的服务员扔在地上的口罩,她们正在庆祝世卫组织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REUTERS

从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到年H7N9禽流感的传播,口罩间或出现在历史舞台。年4月,正值H7N9禽流感流行之时,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市民带着孩子与鸽玩耍,而工作人员则谨慎地戴着口罩。寅明/CFP

口罩被民众普遍应用,它遮挡面容、隔阻外界的属性也让其成为紧张和不安全感的标志物。年5月,昆明数万民众聚集市中心广场,抗议中石油在距昆明30多公里的安宁建百万吨级石油化工厂。抗议发生后,安宁工商局要求销售口罩须实名制,试图对民众施压,然而民众对生存环境的焦虑却是捂不住的。没多久,实名制便在争议中取消。东方IC

中国的明星外出也爱戴口罩,将脸严严捂住,防止被他人认出。可是,他们更深的隐藏了自己,实际却是更明显地暴露了自己。口罩,将他们身上的神秘、躲闪的气质展露无疑。图为年10月,王菲戴口罩现身上海机场。这是娱乐新闻读者们最常见到的明星们的日常面貌。东方IC

年底开始,全国多地雾霾天接连出现。得益于美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空气指数,雾霾、PM2.5概念在中国为人知晓并深入人心。非典时代满街口罩的奇异场景又回来了。所不同的是,街头新潮时尚的口罩越来越多了,挥之不去的是口罩遮掩下的忧虑神情。REUTERS

另一个趋势是,雾霾下的口罩更强调了其专业性和功能性,款式向带滤嘴的防毒面具靠拢,面目也变得狰狞起来。图为北京街头街头戴着口罩的行人。GettyImages

尽管很多口罩的实际功效到底几何我们也不知道,但面对雾霾,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口罩,口罩几乎成为穿着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年12月6日,南京,受严重雾霾天气的影响,在户外举行的T台秀上,模特戴上了口罩。文轩/CFP

口罩甚至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年2月22日,北京严重雾霾,北大校园里塞万提斯的雕塑被戴上了口罩。引人联想:连雕像都戴口罩,这雾霾该多严重啊。CFP

口罩火了,可巨大的市场背后是一片混乱,投机口罩厂商的虚假宣传铺天盖地。我国目前并无防PM2.5口罩的国家标准,那些公然打上“防霾”、“防PM2.5”标签的口罩涉嫌虚假宣传。转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民日报10月13日报道,《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预计年底前将公布征求意见稿,防霾口罩国家标准有望出台。图为年8月27日,北京工商人员对部分药店的问题口罩进行检查。东方IC

无论出现在什么场景,以何种面貌示人,技术如何先进,口罩始终都是戒备和防范的工具和象征,它消解着、也强化着人类生存的忧虑。雾霾中的中国人,也期待着像英美战胜烟雾、中国战胜非典一样,摘下口罩,解放被“蒙蔽”的嘴和鼻。图为年12月24日,北京的天坛祈年殿前,一个6岁的女孩佩戴数百个口罩,通过这种行为艺术倡导环保拒绝雾霾。吴迪/CF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