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杨中宇 兰西县城,最早的名字很特殊,叫双庙子。后来,建县之址“双庙子”就位于呼兰河西岸,故取名为“兰西”。 所以称为双庙子,更主要的原因是最早来开荒占草的那人在此发现了一双石做庙宇,便在此驻扎下来,随后便在石庙的位置建设起来了这关帝庙和娘娘庙。 兰西县在秦汉时期属夫馀地,先后受汉玄菟郡、辽东郡管辖。隋唐时期归黑水管辖。辽时期属完颜部,归东京道管辖。金时期归上京会宁府管辖。元时为索伦部的游牧区,归呼兰府管辖。 明永乐七年(公元年)隶属于奴儿干都司兀者右卫所辖。清雍正十二年(公元年),归呼兰城守尉管辖。 早在唐朝就时兴修建庙宇,武则天执政时各种庙比较盛行。清同治六年(公元年),有位道士毛机云在庙头街(现在的兰西镇十字街南路西里侧道北百货公司院内),建起土木结构的关岳庙一座,庙后设娘娘庙一座。 以前这一带就有百姓居住,周围都是居民区,双庙给这里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气象。佛教较为兴盛,道教也颇受敬重,两座庙宇远近闻名。从此,人们就将此地叫起“双庙子”——是兰西设府治前的屯名。 当时,双庙子归呼兰府管辖,只有多户、多口人,有10几户商铺,在街面上卖些生产和生活用品等杂货,还有铁匠炉、木匠铺、磨坊、酒坊、酱、醋坊等。 那时候,兰西县城东西长只有三里三、南北四里七,全是土道。镇内除少数民宅,这个大屯子周围多是耕地,根本没有镇或城的模样,所以,群众又称此地为“兰西大屯”。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年),镇边军驻防双庙子马队的管带侍卫永山,把土木结构的关岳庙和娘娘庙改建为砖瓦结构的。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年),驻防军马队管带全德增又建其庙周围木栅栏一道、木狮子一对等等,进一步加强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光绪三十二年(公元年),道士高广和再增建钟鼓楼一座,景像更不一般,远近方圆几百里影响很大了。
这座双庙是个具有道教建筑风格的四合大院落,前面正房7间,后院正房13间,东西两廊各11间,共42间古朴房舍,全用青砖砌成起高耸脊房。房盖铺的阔气的“青瓦”,房顶两大苫稍头泥塑的狗、狮子、虎等生物威武塑像,有20多名道士长年在这居住经营。 正房屋内北面有泥塑关公座像,红脸、绿袍、威武雄壮,手拿一本书《春秋》。塑像有5米多高,两眼神态自若。左塑关平站像手捧汉寿亭候印。右塑周仓,手擎青龙偃月刀。四周墙壁上均有“壁画”。第一幅“刘关张雪中三顾茅庐;第二幅保皇嫂过五关斩六将……皆褒奖关公之千秋业绩。 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年1月29日,)设置兰西县,治双庙子。这个时期,清政府提升了呼兰厅为呼兰府,将西北原呼兰厅所属的镶白、正红、正蓝、镶蓝四旗,各处分设为一县。兰西县衙门,就设在位于呼兰河西岸的古老大屯——双庙子。 据史料记载,那个动荡年月,由于各地反清浪潮风起云涌,地方所辖地域广阔,官吏人员少,对一些反清民众束手无策。为了缩小管理范围,建州、建县、派遣官吏进行管理,确保朝廷稳定安宁,如此,清政府才设立了兰西县。此时恰在朝廷内部维新与保守派激烈斗争中,是在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入中华的耻辱侵袭中。如果没有上述严重情况的接连发生,设立兰西县可能要推迟若干年。
兰西这座县城,位于北方著名水系松花江中游北部,著名女作家萧红所写的美丽呼兰河从县城东流过,是毗邻哈尔滨大城市的一个农业县份。这里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地理优越,民风质朴,且以亚麻种植和加工闻名于世,金源文化、亚麻文化、民俗文化和关东文化比较深厚。 自金代开始,中华民族先人就有更多民众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旅牧拓荒,繁衍生息,留下了女儿城、郝家城子、山弯古城、铡刀城子、王子坟等金代遗址。 据《兰西县志、兰西概况》记载,伪康德九年(公元年),兰西县城乡纷纷建庙,先后建有道教庙宇共12处,道士31人。每年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为全县各处教事活动日,烧香磕头,祈求福寿,逛庙会的男女人山人海。 特别是城内的双庙最为有名,香火分外旺盛。城镇庙会之时,有摆摊出床子做买卖的,有卖艺的、唱戏的,非常热闹。另外,每年五月十三、五月二十七、六月初六、七月十五,都有规模不小的祭祀活动。 年11月9日,兰西获得解放,进入和平发展时期,成为当时松花江地区管辖的普通县。地域文化渐渐形成特色,兰西小城经济形势日趋好转。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座著名的道教庙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碎。 在那种迷茫浩大的政治浪潮中,热血沸腾的红卫兵疯一样地闯进关岳庙和娘娘庙,掀翻神像,打毁香案,砸个乱七八糟。几个道士仓促躲藏起来,后来,这些道士都纷纷远走了。随后不久,这两座庙宇全部被扒掉,只留下“双庙子”这个标志着兰西沧桑历史的古老名字。
虽说兰西县城的起步与宗教有关,但伴随着时代跨越和经济腾飞,这座滨北小城在建国后紧跟国家的大形势下,于困境中不断向上跃进,走向发展与繁荣。 如今,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新型哈北新城正在大上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慈善润县、积极脱贫踏上富裕之路,展现出十分可喜的发展前景,实现了令人震撼的新跨越。兰西挂钱、兰西香瓜、兰西东北民猪、兰西河东大米等一大批地方品牌,妆扮和飘香着呼兰河两岸,恰如一颗镶嵌在呼兰河畔的璀璨明珠,绽放着她独有文化魅力和地域风采! 作者简介 杨中宇,兰西县康荣镇人。毕业于哈师大中文系,萧红文学院第13届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情系呼兰河》《悠然见南山》《醉美都城地—兰西》等。 小说《拒嫁》《玉佩》、散文《莲花泡》《榆林筋饼》、诗歌《野炊》《麻城之歌》等众多文学作品,散见于《黑龙江日报》副刊《侨报》《北方文学》《小说月刊》《精短小说》《神州民俗》等多家报刊。 散文《黄崖子人家》《对初心的最美收藏》,分别获得年10月、年10月获得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征文二等奖。中篇小说《家庭党支部》,年7月获得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举办的“庆祝建党周年”主题征文二等奖。中篇小说《沸腾的村庄》,在年省作协“党旗在龙江大地飘扬”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