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察日报 村里来了美女检察官 演讲比赛气氛热烈 国学经典+检察风采 邀请嘉宾来院参观文化长廊 云南省安宁市检察院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守望正义——群众最满意基层检察院”提名奖…… 走进该院循阶而上,楼层廊道之间各有千秋的主题布展,温馨静谧的阅读空间,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妙笔生花的诗词书画,层层处处彰显地方文脉,跳动着检察初心。 “没想到事情在检察院得到解决,我是哭着来、笑着走,谢谢你们在我无助的时候鼓励我走下去……”这是年3月,申诉人谢某、张某夫妇将写着“铁血维公平 丹心扬正义”的牌匾送到该院时的感慨。 每一次申诉都凝结着申诉人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正是秉承这份责任感,该院挖出了万元拆迁补偿款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终结了谢某夫妇长达4年四处奔波的申告之路,使他们得到了本应属于他们的拆迁补偿款。 内外兼修 打造学习型机关 检察文化,既体现在检察制度建设、实践活动、工作成果上,又融于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机关建设过程、集体和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中。 两法衔接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管理各方面、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对于该院新任命的侦监科长沙琼来说,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确实不易,事情在李某污染环境案上有了转机。 在取得分管副检察长支持后,沙琼带领侦监科干警通过走访行政执法机关、召开工作联席会、设立检察官办公室、制定工作办法等方式一步步开展工作,促使两法衔接工作常态化。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年至今,该院共走访各行政机关开展座谈40余次、查阅行政处罚案件卷宗余件、派员参与行政执法现场处置10余次。行政执法机关在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录入行政执法案件余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5件17人,其中有11件13人系通过信息平台发现并办理。其中,李某污染环境案被云南省检察院评为“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优秀案例、被昆明市检察院评为精品监督立案案例。 积极关怀扶助个体成长、推动办案质效提升的同时,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文化育检”作用,以“我的检察·我的家”为主题,不断强化自身内涵建设。围绕“记忆安宁”“历史烙印”“时代信仰”等主题,打造内容丰富的楼层文化;以云南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为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弘扬检察文化,彰显思廉、学廉、崇廉良好风尚。适时更新廉政文化长廊展品,精心打造独具检察特色的机关廉政文化名片。将“精白乃心、恪遵法纪”作为安宁检察精神,自觉将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贯穿司法全过程,在实践中和岗位上锤炼、检验职业精神。 为提升干警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该院以教育培训为切入点,开办“安宁检察讲坛”“微型课堂”“道德讲堂”三大讲坛,作为干警长期接受培训、学习交流、促进发展综合平台;以岗位练兵为着力点,针对岗位职责需要,采取“观、研、考、赛”等模式,开展各种竞赛和评选活动,两名干警分别荣获“首届全省检察机关预防素能比武优胜标兵”、昆明市“十佳侦查监督检察官”称号,5名干警被评为全国、省、市级检察业务专家。 “法、廉”相融 建设文化辐射窗 “罪名量刑与科技的实时互动直观生动,震撼人心!”“这一走就有山崩地裂的感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贪腐背后内心极度的恐惧和痛苦……”参观建于该院的安宁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后,安宁市余名离退休党员干部对基地的整体设计、内容选材以及建成以来取得的实际成效给予赞赏与肯定,纷纷竖起大拇指为这场别开生面的警示教育点赞,表示退休不褪色,将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年6月至今,该院已接待市域内外余家单位1.5万余人次参观,基地启用仅一年有余,颇有成效。以此为平台,检察业务与检察文化互促共进,安宁检察人把“文化育检”之路越走越宽。 运用检察机关自身查办职务犯罪的办案优势,安宁市检察院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剖析发案原因和危害,让每一个走进基地的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从廉政文化中学法悟法,感同身受,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意识、是非观念和思想道德觉悟。“法文化”与“廉文化”作用,有形无形中在基地内移步换景间得以凸显。 每一位进入基地的参观者,几乎都会惊叹于基地外部浓浓的法味文韵,该院的法文化“浮雕墙”与由荷花、印章构成的“形象墙”相互辉映,从视觉上让法治看起来更可亲可近可触。基地内安宁特色突出、法治主题鲜明、形式内容多样,融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和集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检察文化为一体。 根据不同内容,展厅分成“法治厅”“警示厅”“自省厅”“阳光厅”4个不同区域,以“法”为主线,将各个部分衔接起来,凸显鲜明的法治特色。其中的“法治厅”,顶部星空设计寓意灿若星空的法治文明,地面凹凸不平的世界及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版图印证了人类对正义和秩序的不断追求,以中外法律书籍、法律典故、经典箴言为元素,展现法治文明的历史演进,传递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让受教育者对法治进程有所了解,树立法治意识,在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检察文化浸润影响下尚法崇廉。 立体传播 培育检察新语境 5月24日,在云南省地税系统地税干部法制轮训班上,安宁市检察院检察长杨志刚受邀讲授预防渎职犯罪法治课。他结合影视艺术作品形象和案例开篇,对渎职犯罪进行解析,细致分析渎职罪概念、税务领域渎职犯罪特点、易发案环节和主要涉及罪名,深入分析税务系统渎职犯罪产生原因,从而提出有效预防渎职犯罪对策和建议。 这种融趣味性和生动性为一体的法治宣讲形式,已非首次在杨志刚的课上出现。“整个讲座内容丰富、精彩生动、针对性较强,检察长提出的‘金点子’为领导干部们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职尽责、严守纪律底线打下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云南城投集团纪委书记周云辉对近期在公司举办的宣讲课效果很是满意。 近年来,安宁市检察院不断深化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树形象。以“举报宣传周”“民行宣传月”“四进四服务”等活动为契机,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制作《廉花别样红》《检徽闪耀》《聚力》《重学习强素质》《执著于彰显司法温情》等专题片和《安宁检察》栏目在省市电视台、安宁电视台播出,出版内刊《安宁检察》,进一步规范检察微博、检察 “与一线同事交流收集维护司法公正好案件、办案好经验,与媒体互动对接宣传工作事宜,自己从中也实现多维度的学习提升!”该院干警董学琴在检察宣传岗位上逐渐适应角色,找到新方向。 为搭上互联网快车,全面接轨科技、提升检察工作宣传质效,该院专门成立新媒体工作室,构建检务公开新常态,打造“指尖上的检察院”,利用电子大屏幕、检察内网、检察微博、检察 “每个个体就像是一艘大船的一个个齿轮,只有所有的齿轮都运转起来,检察院这艘大船才能扬帆前行。”安宁市检察院党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岑涔认为,要将党建工作与机关建设、队伍建设、职能业务在工作格局、主体责任、发展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同向发力、互促共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工作中,安宁市检察院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打造学习型检察院、塑造学习型检察官”为目标,不断增强检察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激活检察文化生机与活力。通过教育培训、文化熏陶、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方式,不断引导检察干警提升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各项检察工作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以“道德讲坛”为载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导向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引导干警树立坚守法治、司法为民职业道德,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宁市“十佳政法干警”等先进个人。 多年来,在“文化育检”作用下,检察文化已经成为安宁市检察院检察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该院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刑事卷证制度改革研究》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申报的精品课题《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完美——职务犯罪侦查细节与质量》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精品课程”;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20余个调研课程获得省、市检察机关和政法系统调研成果奖,9项制度获昆明市检察机关制度创新优秀成果奖。该院相关业务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年度报告”“云南省十佳案例分析”“云南省预防职务犯罪优秀警示教育基地”等荣誉,5项业务工作在全国及省市检察机关进行经验交流。年以来,该院涌现出30个集体、59名个人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和奖励,其中有8个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安宁检察人正在以充满活力的脚步,在检察之路上不断前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