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医院为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致力于为病患提供高品质的妇产科医疗服务。规划伊始,医院即与复医院(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力求建成以园区为依托,以大力发展本市新兴服务业和优化本市医疗资源配置为引领,集医(妇产专科根据市场有机配比)、研(人类辅助生殖)于一体的全国性示范医疗设施。医院致力于以“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为导向,以长三角和国内外高端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建成后将成为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价值、高效益医疗产业。

设计团队结合国内外最佳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与业主方、设计顾问以及施工单位组成的团队鼎力合作,全方位保证项目的成功。

走进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东至联友路、南至北青公路、西至纪谭路、北至周泾港。该项医院、医院、医院以及医技中心,以及特色专业医疗中心五大组成部分。项目地块紧靠虹桥综合枢纽,与虹桥综合枢纽的最近距离仅为1.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区域位置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园区总规划

医院新建工程规划床位张,工程建设地点位于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33-04地块,地块范围东至医学中心街坊3路中心线,南至医学中心街坊1路中心线,西至33-03地块(医院),北至闵北路,用地面积9,.21平方米(含街坊道路面积,以实测为准)。

▲基地状况

医院结合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共享资源,以“一站式医医院”为目标,主要建设门诊、医技、住院、生殖中心等功能用房,将为大上海及江浙地区的患者提供最高端医学技术的妇产科医疗服务。

▲鸟瞰图

项目信息

用地面积

9,.21平方米

(其中街坊道路面积1,㎡)

地上建筑面积

(含不计容面积)

19,.54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7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计容面积)

17,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含不计容面积)

29,.54平方米

建筑基底面积

平方米

建筑限高

60米

建筑高度

52.9米

(室外地面至女儿墙顶)

屋顶绝对标高58.65米

(室内地坪±0.=绝对标高5.)

机动车

停车位

地下个车位

(其中普通停车14个车位,双层机械停车个车位)

地上地下合计个车位

(地上无车位)

非机动车

停车位

地上13个车位,地下个车位,地上地下合计个车位

规划总床位数

设计单位

GreshamSmith(shanghai)Co.,Ltd.

集思霈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体量

▲总平面图

规划设计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简洁的门诊大厅布局及合理的人流设计都将帮助门诊病患及家属减轻焦虑和困惑,快速便捷地找到方向。其中,住院病人的流线布置相对独立,以此最大限度的保护病患的隐私及尊严,提高产科新生儿管理的安全性。庭院及屋顶花园的设计将增加来院患者与自然的接触,从而创造舒适、人性化的康复环境。

高效率运营

本项目布局紧凑、分区合理,主要诊断及治疗室之间的联系关系被仔细的考虑和衡量,从而创造出紧凑高效的流线系统。急诊、影像科、产房、手术室、新生儿保育室、新生儿监护病房、及医技中心之间邻接关系经过仔细考虑,最大化地提高医疗运营的效能。

▲场地流线分析

倡导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医院一体化设计的理念提高其能源效率。绿色屋顶、建筑外观、高效能窗墙系统等高技术含量的设计可最大化自然采光,控制太阳能源所得,减少能源消耗。医院的独特设计反映了上海新虹桥医学园区的地标性建筑群的特色,与相邻的医技中心风格协调统一。

▲景观设计分析

▲东北角人视图

▲西南角人视图

交通规划设计

按照园区总体建设规划,医院是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医院,目标定位“一站式医医院”,同时贯彻“医院”的设计理念。

01

场地交通设计

本项目用地南面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园区主干道(街坊1路)相邻,从消音设计及医技中心北面景观角度考虑,在用地南侧适宜设置绿地缓冲带。考虑病房楼的日照需求,病房塔楼应位于用地北侧,门诊裙房则位于用地西南侧以便于连接医技中心及复旦医院。

医院场地主出入口设于用地东面的街坊3路,次出入口设于南面的街坊1路,来院车辆由街坊3路进入用地,门急诊落客区接送到院患者以后直接从用地西南角坡道进入地下汽车库,或从街坊1路次出入口直接离开。从地下室离开的的机动车使用西南角坡道直接从街坊1路次出入口直接离开院区,医院门诊入口秩序。

门诊就医患者、普通住院患者及急诊患者由首层东南面门诊、急诊落客区进入,VIP门诊设置在首层东侧,有独立的出入口和诊室。地下一层非机动车库出入口设置于用地北面,非机动车与普通到访机动车互不干扰,医院职工由医院,可直接搭乘服务电梯至各楼层。来院患者及访客除了以上入口,亦可选择性从地下二层汽车库经门诊电梯至首层门诊大厅。

医院洁净物资由医技中心经由园区地下通道进入本项目地下二层装卸;医疗废弃物暂存位于建筑地下二层,紧邻污物电梯,以最短距离装卸上车,由用地东南角的轻型车坡道以最短距离离开场地。场地交通洁污分流,避免交叉,流线设计合理有序,医院门口拥塞混乱。

▲基地交通组织

02

竖向交通设计

本项目共设有10部电梯。

其中,裙房中央位置设有2部门诊电梯,连通地下二层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一层、一层门诊大厅及二层产房、胎心监护室、手术室、新生儿保育室。

在地下二层停车的访客须经由门诊电梯至首层转换,经登记以后才可另乘访客电梯到达住院楼层,提高住院病区的安全性,减少婴儿被偷盗的机会。

首层北侧设有2部访客电梯,仅连通首层及四层以上的住院病房楼层,不可连通至地下室楼层。

北侧另设有3部医用电梯,其中2部为服务电梯,供医院职工及护工陪送需要使用推床或轮椅的病人使用,其中一部服务电梯兼用生殖中心电梯,另外1部分别为洁物电梯兼送餐电梯,洁物及配餐由地下室送至各楼层。

紧邻医用电梯设置了1部VIP电梯,连通首层VIP门诊和五层产科病房、八层妇科病房和九层行政套房,急诊及影像科经由专用通道使用服务电梯进入产房及手术室。

另在医院连廊的1部专用电梯,建筑西北角设1部污物专用电梯。

▲垂直交通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

本项目裙房门诊区环绕绿化庭园,医院大体量的自然采光通风,为病患提供花园式的就医环境。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用地,除了在入口广场和主道路沿路布置了适量的绿化景观,还在裙房屋面布置屋顶绿化的户外休憩空间,创造了立体、医院绿化环境。

建筑周边的公共绿化设计,考虑到减少周边交通噪声对室内的干扰,并与城市绿带、入口广场绿化、街道转角绿植等协调相应。

▲景观设计思路

1

屋顶花园

一楼接待大厅西侧的户外花园,不仅创造了治愈系休憩环境,还为接待大厅提供通透的自然景致和日光照明,并且创造微气候,增加空气循环。

2

阳光花园

屋顶的庭院式景观创造了舒适的户外休憩空间,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流动,同时在屋顶绿化及地面景观设置雨水花园,能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同时可作雨水回收。利用建筑屋顶使绿化设计向空中发展。

3

景观水池

通过变化丰富的庭园绿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流动,同时利用建筑屋顶使绿化设计向空中发展,给建筑内部提供了全方位的景观视野,创造了一个健康温馨又优雅的就医环境。

4

透水铺面

场地花园中铺设的透水卵石可吸收噪音,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同时增加地面可透水、透气面积,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人性化的室内设计

医院综合大楼,内部空间及室内环境的营造亦是本项目设计的重点。漫步建筑中,精心设计的内部空间,给人以变化丰富、意趣盎然的空间感受,医院空间平淡乏味的印象。

▲大堂入口

▲诊室

明亮开敞的入口空间,气氛活泼、绿意盎然的公共休闲空间,小区域的气氛营造,精心雕琢的细部构造,力求打破旧有模式,创造全新的就医环境,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本项目在各类病房设计中,采用了酒店式、家庭化的设计,以暖色调为基础,运用以布艺、木材等与人亲近的材质为主,打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双人病房

▲护士站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为使用者提供便利,将室内服务的标识设计与建筑设计完美结合,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室内标识一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清新明确的导向服务,另一方面也成为室内装饰的一个亮点。

功能区域设置

▲各楼层功能分布

1

地下二层

地下二层为人防区域、机动车停车库、洁物装卸平台、洁物收发暂存、污物装卸平台、医疗废弃物∕垃圾暂存、后勤保障中心、能源中心、污水处理站和设备用房。

手术室术后器械、门诊及手术检验样本经由本层经园区地下通道送往医技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病理科;医技中心供应的洁净物品、血液、配液及部分药品也在本层装卸后经洁物收发分发至各科室。

进入地下二层停车库的患者和访客由门诊电梯进入地上一层的门诊大厅,经登记后才可由访客电梯进入住院病房,提高住院病区的安全管理。

2

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为二等人员掩蔽部(兼非机动车停车库)、变配电站、药库、洁衣收发、配餐和辅助用房。本项目不设营养厨房及职工餐饮厨房,住院患者的餐饮服务外包,可由营养餐食的专业公司供应,在配餐间简单摆盘加热后送入病房。

3

首层

首层设有妇产科门诊、门诊大厅、门诊等候区、住院手术登记、药房、影像科、急诊(患者分诊)、消防安保控制室等科室。首层门诊病人可以通过门诊大厅进入,并可经访客电梯进入病房层。

VIP病人由东侧独立的VIP门厅进入。急诊科位于东南侧,与影像科相邻,急诊患者可通过首层东南面急诊出入口进入,可避免拥挤,保障患者的救治时间和隐私权,经分诊后可由专用通道经服务电梯送至二层产房或手术室,或医院(绿色通道)。

首层北侧的服务电梯专供职工及需要病床、轮椅的患者使用,服务电梯可便捷联系一层影像科、急诊、二层产房、手术室及其他病房楼层。

首层裙房中央位置设有门诊专用电梯,门诊病人可便捷使用本电梯至地下室停车库及二层、三层。北面分别设置访客电梯和服务电梯,医患分流有序。建筑西北位置设有污物专用电梯,污物在地下二层暂存,以最短距离装卸上车,由用地东南角的轻型车坡道离开场地,洁污分流,避免交叉。

4

二层

二层设有产房区、胎心监护、手术中心、新生儿保育室。二层西北区块为手术中心,规划理念考虑到病患与医护人员在准备区域、手术区域、恢复区域、新生儿监护区和辅助区域之间的流线独立、流畅。

紧急时刻,病患可以实现从产房到手术室、从急诊到手术室、从手术室到新生儿监护区的快速转移。新生儿保医院的天桥,便于转诊。二层东南侧设置产房,共设有8间陪伴分娩产房(LDR),均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与景观。胎心监护室邻近产房但又相对独立。

5

三层

三层为生殖中心,分为临床诊断区和实验室区。室内环境在视觉上做了方便识别、清晰可见的导向设计。

病患可在宽敞的诊区内面向铺满阳光的屋顶花园接受诊断。屋顶花园同时为病患提供天然氧吧、温馨的康复环境。本层未设的检验科、血库等功能,将向南侧接壤的医技中心租用。

6

四层

四层为产科标准病房区,每层设有1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共36床。所有病房全部朝南,另外在两侧走廊尽端设立了独立的家属会客区域,避免干扰病区内的安宁,也可方便的改造成病房间。主要公共走廊在护理单元外侧,无穿越,保护了护理单元的隐私和安宁。

护士站设置于病区公共走廊的中央位置,与辅助用房自成一区;职工更衣值班室、办公室设有员工专用通道,医患分流,分区明确。所有病房均为标准化双人间,但可以简便地转换为单人间。病房设备带可装置在墙面上,易于使用。

房间的设计主要为天然色彩,包括PVC地板、天花板和内饰设计都选用柔和颜色及材料,使得房间更接近于酒店环境。西侧专用污物电梯将污物运送到地下二层的医疗废弃物∕垃圾暂存间,住院患者及其访客须在首层登记后才可乘坐访客电梯进入病区,住院病人可由护工陪送,经服务电梯直接通往二层手术室,安全快捷。

7

五层

五层为产科VIP病房区,设有1个护理单元,共20床。楼层西侧布置10个单人间,楼层东侧布置10个单人间,包括1间无障碍病房。

8

六层和七层

六层和七层为妇科标准病房区,设有1个护理单元,共36床,共设有1个家属会客区,也可方便的改造成病房间。

9

八层

八层为妇科VIP病房区,设有1个护理单元,共19床,共设有1个家属会客区,布局与七层产科标准病房相同。

10

九层

九层为VVIP病房区,设有9间行政套房,共9床,每间行政套房皆设有家属休息会客间,其中一间套房设有家属陪护过夜房间。产妇可经由护士亲自陪送,经服务电梯直接通往二层产房或手术室。

消防设计

▲消防分析图

01

总平面消防设计

1

消防车道及登高面

基地共有2个出入口与园区内部道路相连接,均可作为消防紧急通道。消防道路宽度大于4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范围内无障碍物。建筑北面及东南面结合景观设计消防车道,场地西北位置设置消防车回车场。高层建筑北面设置宽度10米、长度48米的消防登高场地,长度大于1/4周长且不小于一个长边。

2

消防控制中心

整个建筑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中心,位于一层北侧,直通室外。消防控制中心设有接收火灾报警、发出火灾信号及安全疏散指令的措施;设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电动防火卷帘、防排烟设施等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的设施。

02

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建筑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地上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3平方米(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地下双层机械停车库,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平方米(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地下室其他部分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地上部分和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两个疏散楼梯,地下其他部分,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个疏散楼梯和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门。

03

消防电梯

医院高层部分面积为介于-平方米之间,应设2台消防电梯。消防电梯载重量大于公斤,并且满足1分钟由一层至顶层的消防要求。地下室消防电梯底部设集水坑及排水措施。消防电梯机房独立设置。

04

防火分区的分隔

分区的隔墙采用厚砌块,局部采用≥3.0hr的防火卷帘门(手动+自动),同时按规定附加密集喷淋装置。两分区间的疏散口防火门均为甲级防火门。除风管道井外,凡设备管道井均应在管道安装后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材料按规定进行封堵。

05

防火构造

玻璃窗墙上下层之间与梁的间隙处填充岩棉防火,高度大于mm。消防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地下室为甲级防火门,变电室、消防水泵房及重要设施的用房均为甲级防火门。

一般设备用房均为乙级防火门,一般管道井修理门为丙级防火门。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防火门均设自动闭门器。

节能与环保措施应用

努力营造绿色的建筑环境,以无处不在的绿色生命体来寓意生命的延续再生,通过变化丰富的庭园绿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流动,同时利用建筑屋顶使绿化设计向空中发展,给建筑内部提供了全方位的景观视野,创造了一个健康温馨又优雅的就医环境。

节能与低能耗的方案对建筑全周期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相应内容有:

▲节能与环保措施应用示意图

1

太阳能热水板

病房楼屋顶放置的太阳能热水板将吸收的太阳光能量转化为电能热能等支持建筑的日常能耗。

同时起到遮阳的功效,为屋顶降温。

2

自然采光

紧邻中庭的落地玻璃将自然光引入到建筑内部和深处,为大厅创造敞亮光环境,帮助降低公共空间的照明成本。

3

屋顶花园

能增加屋面隔热效能。

也有雨水滞留与雨水再利用的用途,降低日常运营中的浇灌成本。

4

高效能窗墙系统

高效能的LOW-E玻璃能够降低因辐射而造成的室内热能向室外的传递。

隔热的同时保持室内良好的照度。

5

透水铺面

吸收噪音,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

增加地面可透水、透气面积,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日照情况分析

根据规定,医院病房楼至少应有一半以上的病房满足冬至日连续3小时满窗日照的要求。本项目中病房位于北侧主体建筑四层及以上,其中大于50%的病房位于南向房间,因此日照符合规范要求。新建建筑北侧阴影区内无建筑,故日照满足要求。

▲日照情况分析

声明:本文版权归GreshamSmith所有,筑医台资讯精编出品,未经授权精禁止转载。

作者介绍

GreshamSmith拥有50多年的医疗设计咨询经验,以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提供创新、尖端的医疗设计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1

精品案例

美国最大的医疗集团医院!

2

百年华山历久弥新

医院西院区整体设计方案公开!

3

国际竞标第一名

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全公开!

4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心脏”——医技中心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公开!

5

可以说这是医院——医院设计方案公开!

END

往期干货

如果您想成为医建高手,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