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年以来,安宁区将城市民族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围绕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这一重点工作,明确“谁领导”“服务谁”“在哪干”“谁来干”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社区平台,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抓好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做好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城市民族工作基础逐步夯实。(一)提升政治自觉,明确“谁领导”。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制定出台《兰州市安宁区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安宁区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区委统一战线工作(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区—街—社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民族工作体系建设,成立安宁区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加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心),进一步强化民族工作力量。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将民族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民族工作和其他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创共促”,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工作领导体系,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有力推动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有力维护了全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二)细化工作内容,明确“服务谁”。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努力方向,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探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族工作部门定期分析研判全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统筹协调街道社区、公安、人社、统计等部门,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专项摸底并建立信息库,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录入、反馈、建档等程序,建立街道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常住和流动人口数据库。(三)丰富平台载体,明确“在哪干”。社区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以后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民族工作只有充分立足、依托社区,才能使工作更加深入基层、联系实际、服务群众,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必须立足社区基层。将城市民族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在街道和社区搭建“一家一站一中心”(即:民族团结之家、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服务平台,针对不同领域服务人群、服务对象,摸清底数,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手拉手、连心互助、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零距离”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困难群众、个体工商户等不同领域人群。同时,积极打造少数民族流动服务管理平台,将银滩路社区和枣林路社区确定为“安宁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试点社区”,通过协调解决就业、就医、就学、救助、医疗等民生类需求,有效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实现了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双向管理。(四)强化相互嵌入,明确“谁来干”。坚持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原则,建立了民族工作部门与组织、宣传、公安、市场监管、教育、卫生、民政、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动配合机制,将城市民族工作与城市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三社联动”等重点工作相融合,积极探索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社会组织、少数民族企业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社会主体参与城市民族事务治理,形成了城市民族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把城市民族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建立“法律援助服务平台”,组建由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驻区高校法学院学生组成的“民族工作法律服务队”,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