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朋友吃饭的餐厅带个小书店,临走时看到这两天群里热议的图书《鞋狗》,我很兴奋的跑过去买。朋友看着问我:“买书是不是想读才买?” 我说:“必须是!” 经常有睿友后台留言问某本书是否适合自己的宝宝(比如宝宝三个月),睿妈总是无情的阻止了她的购物(囤货)冲动。嗯,我知道大家爱读书,更希望自己的宝贝爱读书。但是,我真的希望你们买书是因为想读。 昨天推荐的《每家都应该有一套的儿童大百科!英国《DK儿童百科系列》全四册!可分册购买哦!》(点击题目阅读)后台一样很多睿友留言。还有睿友指出睿妈落下了《儿童太空大百科》,嗯,为你骄傲!太专业啦!(睿妈赶紧补上)。 今天继续分享一篇关于读书(阅读)的文章,里面的故事睿妈很有戚戚。 周末愉快! 借《爸爸去哪儿》红遍中国的林志颖,Kimmy父子在法国图书节遭遇尴尬。在儿童读书活动中成绩遥遥领先的Kimmy被法国图书馆婉言劝退。林志颖父子的这次尴尬事件值得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每一位中国的父母深思。 一年夏天,林志颖带着儿子小小志到法国里昂去旅游,恰好赶上读书节。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当地最大的市立图书馆开展了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礼物送给他。
林志颖和其他家长一样,赶紧给孩子报了名,规定时间一到,小小志和其他很多孩子在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领到了要读的书。 小小志十分刻苦,放弃了一切活动,一周后经过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考核,小小志读会了三本书,别的法国孩子一本也没有完成。林志颖看着孩子成绩遥遥领先十分高兴,对孩子频频鼓励,让他再接再厉,抓住剩下一周的时间,争取创纪录给老爸争光。
这时,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来了,带着一份要给第一名的礼物,对林志颖说:“希望你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礼物可以先发给你。” 林志颖很惊讶地问:“还有一周呢,为什么提前给礼物啊?为什么让我孩子退出?” 工作人员说:“因为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前发给你礼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林志颖原本有些愤怒,但是听完了工作人员的话,不由地连连点头,最后连礼物也没要,很诚恳地主动让儿子退出了活动。 这件事对林志颖触动很大,他对朋友感慨道:“我们教育孩子读书,目的都不纯,规定了目标,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次法国之行让我明白了,读书就是放松,就是享受,孩子读书仅仅因为读书快乐,就这么简单。” 从小被规定甚至被强制读书的中国人,在长大后继续保持读书习惯的很少。人们都在电话上(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写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惟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而这些从小享受读书乐趣的法国人,却将阅读的习惯保持终生。火车上、地铁里、机场……眼光所及之处的法国人每人手拿一本书、一份报纸、或是一部kindle,旁若无人专心致志的阅读。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 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 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但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宁可慢一点,松一下……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