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平面图 http://www.espbasailuona.com/lyrl/5441.html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扶贫攻坚任重道远。根据昆明市的统一部署,去年3月,安宁从全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中,挑选出16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身体健康、具备履职条件的干部,组建安宁市驻禄劝县汤郎乡、转龙镇驻村扶贫工作组,驻村帮扶,一线指导参与脱贫攻坚战。汤郎乡集中了14名队员,在7个村委会开展驻村帮扶。新春走基层,1月24日至26日,猪年新春前夕,安宁万象特别派出一组记者,前往禄劝县汤郎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采访。今晚的“安宁万象”,请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一起跟随我们的镜头,去看看、听听安宁驻村扶贫帮扶的故事,那些真实的故事。 安宁驻村扶贫帮扶故事一 始于小团山终到汤郎乡政府的36公里长的小汤公路正在加紧施工,越野车缓慢前行,车轮碾压出滚滚黄沙。正是有了安宁万的援建资金,道路施工全线展开。 潘向忠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安宁,他的职务是安宁市连然街道办事处人武部部长,在汤郎乡,是安宁派驻汤郎乡扶贫工作组组长,在羊槽村是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因为我们的到来,晚餐很丰盛,不过我们很快发现了这大大小小的咸菜瓶,老潘承认,这的确是他们平时的主菜。 吃完饭,因原约定时间5点到,而到达的时间已是6点过,于是没有停留,老潘开着自己那辆越野车带着我们出发。 (实况:平常下村车都是我们自己开,我们自己也是越野车,好多村子普通的车走不了,我们驻村队(员)就是用自己的车) 在完全没有路的地方,老潘的车停了下来,大家眼前一亮:瑞达养牛合作社,感觉羊槽村与外界的距离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实况:老潘抚摸牛过渡) 潘向忠:“我们要发展这个斗牛产业,因为这个地方受交通的限制,正常的养殖交通成本更高,这个斗牛它的价值就比一般的牛高, 我们的思路就是发展这个斗牛繁殖。” (瑞达养牛合作社负责人)陈天清:“潘队他们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考虑到,我们地方贫困户养这个牛,品种很不好,要引进这头种牛给我养殖,给附近这些农户受益。”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当初,为稳妥起见,老潘开着自己的越野车,遍跑了武定、禄丰、禄劝三县实地考察,寻找种牛,最终总结得出羊槽村发展母牛养殖,斗牛繁殖产业的脱贫路子。 潘向忠:“我们买的种牛是属于斗牛的品种,斗牛的品种小牛的价格就比较高,一般五六个月的小牛能够卖五六千,与斗牛品种配出来的小牛就可以卖到一万多块,这个可以不受这个地方交通的限制,因为它是一个优良品种的话,受交通的限制就比较小,附近我们农户养的母牛比较多。” 项目定下来后就是钱的问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事都是因为钱而“胎死腹中”的。老潘当时是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职工,他动起了单位的脑筋,虽然没啥把握,但还是抱着“试试,万一成功了呢”的心态找到了自己的领导安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姚京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大事,市场监管局干部职工一听:支持,还等什么呢?在个私协会党总支的牵头努力下,很快筹到了资金。年9月17日,汤郎乡羊槽村委会斗牛繁殖母牛养殖扶贫项目正式启动,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捐赠启动资金四万八千元。 种牛养上了,为了未来发展、特别是真正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潘向忠牵头编制了产业规划及管理制度。 潘向忠:“因为养殖户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来发展,现在主要是种牛有了,母牛数量有限,我们争取资金来以后不是直接要拿给养殖场,这个资金是属于集体的资金,我们买母牛给他养,第二年母牛有了小牛以后,把小牛卖了以后再把本金还回来,基本母牛就属于他 这个模式我们资金就不流失,我们可以循环的利用,然后我们还收取他一定的资金,我们回归到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部分有剩余了,像困难户,残疾户或者是老百姓碰到特殊困难,我们集体经济才有资金拿出来帮扶。” 离开瑞达养牛合作社天已完全暗下来,沿途经过羊槽小学,老潘提出顺道去学校看看,看看热水器是否保管好。 潘向忠:“热水出来了,这一套设备叫云秒热,羊槽小学是高寒山区,早晚气温比较低,水相当冷,小学生洗脸洗脚之前都容易感冒, 我们来了以后通过派驻单位的捐赠,建设了这个热水设备,学生和老师都用上热水,我们作为驻村队员解决每个问题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老潘的脸上满是欣慰,原来这是在他的争取下,市场监管局筹资余元,采用“云秒热”与太阳能互补的方式安装的热水设备,同时还建盖了一间洗澡间。 (羊槽小学二年级学生)安若雪:“用冷水,水很冷,但是现在开始就用热水了,我们都很热,小手都热乎乎的,现在我们开心了,每天下课的时候都可以洗手。” 安宁驻村扶贫帮扶故事二 汤郎乡代家村委会,平均海拔米,虽然是深冬,但因阳光很好,很温暖。阳光下,这块汤郎乡代家村委会脱贫攻坚至年实施项目公示公告栏分外醒目。饮水安全、公路新建、改扩建、养殖建设等的规模、实施地点、资金来源、投入资金、受益人口等都一目了然。 两位安宁驻村队员中,马云强,安宁市教育局派出的驻村队员。 马云强:“从年3月份开始这个驻村,任这个村驻村队的队长及这个驻村队的第一书记,进来驻村以后基本都是入户走访,对户农户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到过家里。” 代家村的人和马云强都十分熟悉,大家都尊敬的称他马老师。来到代家村,马老师几乎是吃百家饭。 马云强:“在生活上从三月份我们过来的时候,这个村委会是不通水,给我们的生活肯定是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另外一个就是这个生活方面,吃饭问题是比较难以解决的,因为离集镇比较远,蔬菜等等采购方面是相当困难,村委会的食堂不能正常的开伙,经常就是吃百家饭打游击。” 生活上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马老师的扶贫热情。这不,听说李成辉回家过年了,他决定驾着自己的车去到李成辉家听听这孩子的下步打算。 (实况:询问下步打算) 李成辉如实告诉马老师,自己虽然七月份就要从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了,毕业实习是在重庆黄金游轮公司,对方也有希望他毕业后到他们那里就业,但对于他而言,他还是希望毕业后先四处走走看看,说的都是真心话。李成辉的外公也是一见面就称呼马老师“侄儿子”,马老师为何与一家人如此亲近呢? 马云强:“通过走访里面发现现在我自己个人认为是,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这一个想法就是积极的向我们安宁职中协调,争取了三万块的爱心捐款,捐助了12名大学生。” 李成辉正是受益者之一。马老师争取到的3万元爱心款让代家村12名大学生,享受到了元至元不等的助学金。这钱不仅有助于受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更主要的是让“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种子深深埋进年轻人的心中。 (李成辉外公)李学高:“钱不多也是心意,鼓励一下你们。” 马云强:“我们这一批队员多数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在资金协调等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但是哪怕这样,我们队员也是努力的,向安宁市委还有各自的所在单位,包括一些自己的朋友,私人关系,都想方设法的从资金上技术上这些想办法解决。” 安宁驻村扶贫帮扶故事三 普模村委会办公楼建在山顶,与大多数村委会一样,进到村里,最漂亮的是村委会办公楼。据了解,汤郎全乡所辖汤郎、普模、典文等9个村委会,年至年间,在整合安宁援建资金后,对所有村委会办公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金进行了新建,同时进行的还有入村及村间道路改扩建、公路硬化以及村容村貌整治等。 柴正益,安宁市林业局职工,现在是安宁派驻汤郎乡扶贫工作组副组长、普模村驻村队员。春节临近,又是周末,安宁老家来普模村看望“亲家”的市级领导和帮扶责任单位很多,在他看来,大家来到普模就是客人,所以尽其所能带着各慰问组进村入户。 中午一点过,记者追上柴正益时,他正在带着安宁市副市长李宝林和市农业局局长顾明东调研。李宝林副市长的这次调研其意义不同平常,是安宁市委发出《认真开展好年“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实施方案》后的首次调研。在这份两办文件里明确规定“年1月起至禄劝县脱贫摘帽考评结束,每月20日作为安宁市四班子领导及其他县处级领导深入汤郎乡及转龙镇对接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主要办法的固定调研日”,所以李副市长问得很仔细。 (实况过渡) 李宝林副市长走访的第二户住户在杀冲村小组。这说是路,更像是一条沟。经过战黄沙、克颠簸,来到了杀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金洪的家里,这一趟跑了足一个多小时。 在汤郎拍摄,大多数村委会都像这样,站在山顶往山下看,所辖村小组尽收眼底,然而真的要从一个村小组到另一个村小组,靠车的话,那都得一个多小时。正在调研中,村委会来电话说又有慰问组到达,要走访大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大村就在村委会旁,在山顶,而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半山腰,如果乘车原路返回的话得一个多小时,但走山路、抄近道的话,只需要20多分钟,柴正益选择步行回村委会。 等我们的车在盘山路上绕了一个多小时赶到村委会的时候,一进门,柴正益又和村干部一道往外赶。进到刚才柴正益和村干部的战场,没来得及收的《贫困户家庭基本调查表》《贫困人口退出告知书》等各种表格以及堆放的宣传袋,一看便知他们刚才见缝插针在忙些啥。我们只有等啦。 村委会宣传标语很多,“诚心诚意送温暖、扶贫扶智不扶懒”很走心。再往前有村民在清扫道路,突然想起,进到汤郎乡,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干净”,各村的干净程度与文明城市的安宁完全不相上下。如何做到的? (普模村大村村小组组长)张继祥:“管理费全部是从安宁发过来的。” 原来,一是为让无外出打工条件的建档立卡户有稳定的收入,二是在完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后,确保“管好用好”,安宁出资在7个对口帮扶村安排了多个公益性岗位,专人负责村庄道路保洁等工作,安宁政府按照每人每月元、一年元的工资标准拨付,此办法从年6月执行。 (普模村大村小组组长)张继祥:“在我们普模村委会有一个劳务公司,这批钱就转入我们的公司帐户上,拿着现金支票从银行兑换出来,兑出来发放给这些工种岗位的,一个月五百,做得好的多奖励点,做得不好的就少给点。” 张继英因为丈夫生病不能外出打工,自己身体也不好,单靠种点包谷、水稻根本脱不了贫,正是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让她今年下半年有了元的收入。 (普模村大村小组村民)张继英:“现在拿到手的是三千,老头子也干不了活,我一个人也什么活都做不了,就是没有办法。” 说到外出务工,普模村委会主任吴剑爆料,随着安宁驻村工作队员的到来,外出打工收入已成了村民脱贫的最重要途径。 (普模村委会主任)吴剑:“原来普模老的少的基本上是在田间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我们工作队来了以后,从安宁也好,昆明也好,他们的朋友等各种方面联系上,现在普模外出务工的已达到六百多人。” 这几天,吴主任一有机会就忙着了解返乡人员在外打工收入情况,向大家宣传政策,动员大家春节过后就赶紧出去挣钱。 (普模村委会主任)吴剑:“现在我们开会也有个决定,在春节期间,返乡回来的时候三评三讲,做客或者进村入户,给他们讲清 为了我们年脱贫,还要引导继续去打工,去年没出去的年送出去,年回来时都有大钱赚回来。” 太阳下山的时候,终于又见到了柴正益,他正在带着安宁市林业局的干部职工看望慰问帮扶户。等到林业局慰问组走后,天快黑了,柴正益告诉我们,张跃芝是春节前必须见的人,趁着天还没全黑,跟着他一起去看看。 实况: 柴正益:“现在我们就是准备再招一批人到安宁,增加我们现在的收入。” 张跃芝:“现在的想法是去是想去的,过完年就去。” 柴正益:“可以,过完年想去的话联系我,到时候我帮你们联系一起去,马上过年,好好的过一个年,过完年安安心心的赚钱,奔小康去了。” 张跃芝:“是了。” 柴正益:“你看看还有没有一起去的,再找几个人,我们建档立卡户一起能走的都去安宁打工。” 张跃芝家,院中包谷金黄,腌制的猪肉、牛肉满院,进到客厅,冰箱、电视、沙发、茶几一应俱全,一派小康生活景象。然而谁能想到,他们家同样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建的卡,年脱的贫。脱贫后的这两年,靠种烤烟、包谷,养猪还有就是有一门粉刷墙的技术,张跃芝是远近小有名气的粉刷匠,于是这生活越过越红火。不过张跃芝家如何才能在小康路上走得又稳又远,最终迈向富裕一直是柴正益最大的牵挂,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做思想工作,让张跃芝凭着一门不错的手艺出去闯闯,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安宁驻村扶贫帮扶故事四 实况: (驻村队员)郭建富:“找人他们都比较忙,找人家两百一天都不来,还要拿一点粗沙,把上面浇灌起来,找到人的话再找一点石棉瓦弄一下,现在暂时这样,有时间的话我找两个人和你帮帮忙。” 1月26日9:20,驻汤郎乡汤郎村的驻村队员郭建富在一早完成带帮扶责任单位安宁市交运局走访慰问后,马不停蹄来到了徐开珍家,小郭担心的是徐开珍家的院墙和大门到春节都完不了工,所以专门来催进度的。小郭为什么要关心徐开珍家的院墙和大门呢? 这事得从年说起,当时的徐开珍因丈夫生病,两个孩子均在上学,一家人只靠种地为生,年人均收入仅元,于是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丈夫去逝,两个孩子一个外出打工。去年8月入户走访徐开珍家时,小郭看到徐开珍家虽然建了新房,但没有院墙和大门。单门独户,门外就是悬崖,安全隐患较多,于是向驻村工作组反映,争取到了元钱。有了这笔启动资金的撬动,徐开珍开始建院墙和大门。 实况: 徐开珍:“现在有一个孩子在外面上着班,有一点经济,逢年过节说帮补一点,说买一个猪来杀,请亲朋好友来吃吃,一年图个新鲜。” 已经好几年没杀过年猪的徐开珍,前一天刚杀了过年猪,还请了四桌亲戚朋友,剩下的肉连夜腌好准备制作腊肉,这些肉足够在家的母子俩吃一年的了。 徐开珍的好事不止这两件,还有一件让徐开珍高兴的事是:几天前领到了郎之汤酒厂的分红。徐开珍怎么就会领到远在金沙江边的酒厂的分红呢? 为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者驱车翻山来到位于半山腰的云南省郎之汤酒厂,山脚下就是金沙江,这里的气温明显高于山顶。 (云南省郎之汤酒厂质量总监兼品酒师)熊恩明:“带动了多户当地农户种植高粱,现在高粱目前今年是三万亩,今年准备弄三万亩,然后带动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种植高粱脱贫,就业方面,以后包装,酒瓶生产我们都准备弄,就业人数都会大大增加 如果贫困户把钱给到我们酒厂,就是每年提取百分之十的分红,分红每年就是入股的百分之十。” 虽然很多的人都在忙着置办年货,吃杀猪饭,但在这里,骑着摩托车前来交售高粱的农户络绎不绝。据了解,这家酒厂位于汤郎村委会小平山村小组,其建厂的初衷就是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全乡脱贫攻坚,企业走的是“龙头企业+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路子不错,所以安宁出资帮助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徐开珍家以每人2元、三人7元的方式入股。 (云南省郎之汤酒厂质量总监兼品酒师)熊恩明:“如果贫困户把钱给到我们酒厂,就是每年提取百分之十的分红,分红每年就是入股的百分之十。” “人懒地生草,人勤地生宝”,加上徐开珍地里种包谷和水稻的收入,以及到周边打临工的收入,徐开珍家今年人均收入超过了九千元。“芝麻开花节节高”,彻底告别贫困,迈向富裕,徐开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党和政府指明了方向,找准了路子,徐开珍又卯足了劲往前奔,全面小康、一个不少,这不是梦。 总策划:王恒 策划撰稿:杨云萍 拍摄:王标 制作:王标佟怡海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