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36.html 「我与安宁的故事」栏目通过录音访谈志愿者、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等安宁疗护相关人员,呈现安宁疗护的不同角色的不同故事。 朋友们可以在节目中听到每一个个体的真实感受和感人故事,通过不同的故事来展现安宁疗护的不同面向,让更多人了解安宁疗护,乃至有意愿加入这个队伍。 本期栏目采访的是上海的安宁志愿者云洁,她从年开始从事安宁疗护志愿服务,一直至今。 本期录音 以下文字整理来自于录音访谈内容,为方便阅读,精简呈现。完整版敬请欣赏录音。 访 谈 要 点 01无家可归的骨灰 Q:您为什么来做志愿者? 云洁: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上海拥有悠久历史的本地报纸《新民晚报》曾经登过一则志愿者招募启示,招募志愿者做什么呢?上海的殡仪馆里常年存放很多无主骨灰,可能已经有上千个了。有一位老婆婆和墓园签订协议,决定捐出她的房产,为这些无主骨灰建造一个纪念碑并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专门安置他们。当时墓园发布了这个招募,希望能够有人像朋友、亲人一样来送这些人最后一程,我参加了这个活动。 这个活动颠覆了我对于生死的固有概念,我本来以为年轻人应该会更勇敢地去面对生死这个话题,应该更豁达。听说那次活动招募了25个志愿者,最后实际参加的只有18人,我非常诧异地看到,超过80%的参与者是60岁以上的叔叔阿姨,跟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本来猜想长辈们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愿意去涉及生死这个话题,但是在活动中看到他们时,我忽然之间就明白了,原来自己可能局限在自己的臆想里,其实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随着身边各种各样事情的发生,长辈们早就在思考这些生死相关的话题了,只是他们没有机会表达出来而已。 在那次活动中,我捧着骨灰盒,骨灰盒里面有10个人的骨灰,它比我想象的要沉重很多,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去捧真实的骨灰。捧着骨灰盒时我想,变成无主骨灰的这些人,他们即将过世时,是不是经历了一段特别孤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帮助却可能得不到帮助的一段时光,此情此景,我脑子里突然间闪出了“临终关怀”这个词。 一起参加活动的一位老师是医生,当时我们聊到临终关怀,他说国内没有,后来我就到网络上查找相关信息。难道我们的社会没有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