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桂林呆了这么久,

你知道桂林11个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么?

不了解的话赶紧来看看吧,

桂林人必须收藏!

(图

眼镜虾)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图

老福)

全市辖6个城区11个县,11个各具特色县与6个城区结合成了最完美的大桂林。然而,你可知道各个县的名字究竟从何而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龙胜各族自治县

据县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龙胜境内就有先民栖息。晋天福八年(年)分灵川县地置义宁县,龙胜为义宁县地,宋、元、明几朝,义宁县之名不改,龙胜仍是义宁县地。

直至乾隆六年(年)将桑江司管辖的义宁县西北部置“龙胜苗岭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设“理苗通判”统理全府庶政,府治在“桑江适中龙胜之地”。并将“桑江司”移驻龙胜,改称“龙胜司”,派理苗通判、义宁协副释、左营都司,以及龙胜司巡检等进驻广南,广南司巡检则驻瓢里,“龙胜”之名始载入史册。

永福县

永福这一名称,来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本意是“长流水边的优良居所”。永福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地名,就是河流。秦汉以前,永福的这条河流叫“康谷水”。

《太平寰宇记》载:南北朝时期,有道士在氵艮水西岸山之阳(南面山坡)建了一座草庵,道士认为,这里是一处最理想的生存之地,故将草庵命名为“永福庵”。山以庵名,便叫“永福山”。山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流入大江,这条小河叫“飞龙溪”。

后来,小河口处有了人家居住,形成了村落。《旧唐书》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年),析始安县西南百里设乡于飞龙口,乡以山名,叫“永福乡”。唐武德四年,析始安西南百里之永福乡置县,县以乡名,叫“永福县”。这即是永福县名称的来历。

资源县

由州同程庆龄主修的《西延轶志》介绍,原来资源的名字叫西延,也就是全县(现今全州县)往西延伸的一部分,资源正式从全州分离出来是民国24年(公元年),划兴安县越城区的浔源、车田两乡以及全县的西延区建立资源县,县治大埠头。

听老人们说,当时为了取个好点的县名,政府向社会贤达发起了征集县名的活动,收到的名字有上百个,但都没有被采用。

后来,当时在县府效力的一名秘书在翻阅地图时,发现从西延流向洞庭湖的这条河叫资江,而西延却正是资江的发源之地,于是就向县府建议说,把新成立的县称为资源县吧,县府竟同意了,并报到了桂林公署,于是资源县因此得名。

阳朔县

阳朔之名由来众说纷纭,一些专家认为阳朔县之所以名“阳朔”权威的说法是:阳朔辖区横跨桂林市属兴安、灌阳、灵川、恭城诸县的海洋山脉末端,海洋山又称阳朔山,古代取县、州、府名多依据所在地的大山大水名称及某些寓意来确定,故取名“阳朔”。

此说在明朝以前志书有记载“因阳朔山得名”。该县年版《阳朔县志》亦称“以县北有阳朔山得名”。

平乐县

据平乐县志记载:平乐县古名“平乐溪”。至于为何选用“平乐”一词,众说纷纭。可能性最大的便是因漓水与乐水相汇,故称“平乐”。

茶江与漓江汇合处的“昭潭”即如今印山亭周围的深潭。“昭潭”深而“平坦”取“平”及“乐”字,将汇合之河称为平乐溪。相关人士曾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查阅到一则资料:“漓江之水入是地而平,汇乐水……”,“平乐”极有可能因此而来。

恭城瑶族自治县

据历史记载,公元年恭城置县的时候不叫“恭城”,而叫“茶城”。关于恭城名字的由来,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查阅史料,得出了一种新说法,即“避讳说”。

古人对名讳看得很重,往往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为其他字。恭城地原来应叫“恭”,但出了个了不起的人——六朝梁太祖的孙子,萧恭,为了避这个人的名讳,就把“恭”地改“茶”地,置县后自然就叫“茶城”了。

萧恭虽贵为皇族,但所管的子民对他都很是爱戴,《梁书》中就写道:“(萧)恭至州,治果有声绩,百姓陈奏,乞于城南立碑颂德”,想是萧恭死后,梁也灭了,也就没有什么名讳可避了,恭城人为了纪念萧恭,又把“茶城”改成了“恭城”。

灵川县

灵川县名的由来各有说法,其中较为可能的是,民国十八年()《灵川县志》所记建县时间则按《新唐书》,县名取自“龙穿岩穴之瑞”。

对此《岭外代答》卷四灵岩篇中有记载到:“桂之灵川县有灵岩者。……是岩也,大江洞其腹,水阔二十丈,深当倍之。此江古来绕出山外,忽雷雨数日,神龙穿破山腹以定窟宅,遂命曰‘灵岩’。县曰‘灵川’,亦以是得名。”

此前,宋徽宗宣和六年()九月,时任灵川县知县韩端卿,在龙岩洞内的东南面顶部岩石上镌刻了由曾任桂州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程邻所书的“灵川县”三个大字,至今仍十分醒目。这无疑也是灵川县名以龙岩得名的佐证之一。

全州县

从全州的历史来看,“全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后晋,是从楚王马希范奏置朝廷而改的。据地方史书《湘山志》记载,这与一个名叫全真的和尚有关。

他就是号称“楚南第一名刹”———全州湘山寺佛刹的始祖。其影响之大,受僧侣万众感恩。唐咸通八年(年),全真在弟子面前安然坐化而去,享年岁。

后晋天福二年,藩王南楚君主马希范(即文昭王),因为全真和尚名号叫“全真”,坐化后对百姓的影响依旧极大,全州民间也有了更改县名纪念全真的呼声。

为了顺从民意,笼络人心,马希范便依此上奏朝廷置全州,获得朝廷批准后,将县城迁到净土院东南,县名由湘川县更改为清湘县,升县为州,命名“全州”。

荔浦县

荔浦县在秦朝时为南越国桂林郡之地,此时荔浦始立为县。荔浦县名历两千多年从未更改。

据民国三年(年)版《荔浦县志》载:“荔浦者,犹言荔水之浦也。荔水之浦何以名县?盖荔为香草,多生于江畔,故称荔浦。后人于荔浦筑城作邑,故称荔浦县也。”由此可见,荔浦县名是以荔水得名,因河流多生荔草,故称荔水。

兴安县

隋朝统一中国后,始安县仍归始安郡管,兴安整个县境都归入了今日之广西。隋亡,唐高祖李渊派大将李靖击溃后梁皇帝肖铣,收降岭南五十余城,在始安县内划出了今日的兴安地区,设置了新的临源县(因兴安县是湘江、漓江的发源地)。

唐代宗大历三年(年),桂州将领朱济时与广州番禺的冯崇道叛唐,朱攻下了周围10余座州县城池,而临源县内官民坚守,朱久攻不下。后朱济时被容管经略使王平定,唐代宗为表彰全县官民忠义,将县名改为“全义县”。

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年)撤消溥州,重将德昌恢复原名全义县。年,赵匡胤死,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因为全义的“义”字犯了他的名讳,年,他便下诏将全义县改为“兴安县”,取意为兴旺安宁平安,仍归桂州辖治。兴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灌阳县

灌阳始称观阳,自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建立观阳县,隋开皇十年()县废,与桃阳(一称洮阳,今全州县)合并为湘源县,大业十三年()析湘源复置为县,县名由观阳改称灌阳,以在灌水之阳得名。

(图

老福)

所谓越熟悉,越陌生。

没想到大伙司空见惯的县名

都藏着一段历史的印记,

现在,你是否想要探索更多桂林的故事?

为最好的大桂林转发点赞吧zan!

▍责任编辑:Ivy(转载授权请联系)

▍商务合作(添加好友请注明“合作”)

添加

陪你夜屎、甩古、吹牛X

欢迎随时随地骚扰、爆料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