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常常有这样一个场景,深更半夜,在无人的街道上,一个男子手提着灯笼,一边敲打着铜锣,一边大喊道:“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样的人,在古代被称为打更人,很多人都会有疑惑,大晚上的安安静静睡觉不好吗,为什么半夜还要打更呢?其实,这可是古人智慧的产物。 打更人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三百六十行里,打更人算得上是最特殊的那一个。 打更,是古代民间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类似于现代社会里的夜间巡逻。 打更人又叫“更夫”,通常是两人一组,一人拿锣,一人拿梆,每隔一个小时就敲打一次,敲打的速度,由慢到快,敲上三次就结束,一个晚上,需要敲打十五次。 在古代,一般来说打到五更(凌晨三点),就不再报时了,因为古人秉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理念,五更一过,就会起床劳作,就连皇帝也是五更天,就要准备上早朝。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快要天亮的时候,是一天之中阴气最重的时候,属于阴中之阳。 这时候的鬼魂,出没在人间,敲打铜锣的声音,容易惊动他们,为了避免这些鬼魂回不去阴间,而在阳间危害世人,打更就只报到五更天。 打更人大多都是年轻体壮的成年人,他们不仅仅要对时间敏感,还要有好的视力,和大的嗓门。 当然,有时候也会是一些老弱病残,官府可怜他们无依无靠,没有经历来源,便提供给他们提供打更一职。 虽然打更人社会地位不高,但他们发挥的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 为何要打更 据记载,打更最早出现于秦朝,成型于汉代。 在古人的思想里,妖魔邪祟都是晚上出没的,人们对于黑暗总是心生恐惧,所以最早设立打更这一职位,是为了驱邪镇鬼,守护一方安宁的。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打更慢慢变成了古人判断夜间时辰的的一种方式。古代没有钟表,但古人对于时间十分看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立生之本。 白天的时候,人们还可以根据太阳的变化,来判断何时耕种,何时吃饭,何时休息。 但随着天色逐渐暗沉,人们就无法再确定时间了,不知道时辰,作息就会混乱,这会直接影响古代生产活动的发展。 除了报时,打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防火防盗。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古代盗窃谋杀类违法犯罪的事,多发生于夜晚,打更人手中敲得砰砰响的铜锣,就是吓退小偷最好的武器。 在小偷专心致志行偷摸之事时,突然惊现的铜锣声保证能吓得这些小偷惊慌逃窜。 古代没有灯,到了夜晚人们,便会点上蜡烛来照明。古代的房子多是木质建筑,很容易被火引燃。 古代人口聚集,一旦一座房子着火,那它周围几百米内的房子和人,都会受到牵连,损伤十分严重,打更人们口中常常念叨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便是出于这个原因。 打更人夜晚需要四处巡逻,所以发生哪里有火灾,就可以第一时间告诉衙门,以免死伤严重。 而且有了打更人每隔一小时的报时,人们就不会睡得太死,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可以快速地扑救和逃生。 消失不见的打更人 在现代社会里,可以说已经完全没有打更人的身影了,不过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局。 万历二十九年,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将两只“自鸣钟”献给了万历帝,自此钟表开始传入中国。 钟表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中国古代沿袭已久的打更计时方法,人们纷纷惊叹于钟表的方便,准时,有了钟表在夜间也可以随时随地知道时间了。 因此,打更人便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了。不过当时的钟表,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东西,在一些偏远贫穷的地带,仍然出没着打更人。 后来随着时代变迁,钟表这类的计时仪器越来越多,打更人这一职位也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 直到如今电子设备,手机等高科技的出现,打更人直接消失不见了,从此打更这个职业我们只能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看到了。 存在即是合理,打更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而打更人的消失,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想来一切事物都顺应着应时而生,应时而亡的道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