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12月,我佩戴红花光荣参军,去了新疆军区安宁渠某部。

那年月,饭前列队高唱革命歌曲是军营里充满威武之气和诗情画意的一道风景线。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定决心》、《打靶归来》、《说打就打》……一支支歌曲,雄壮有力,且都是必唱的歌。

每当吃饭时间临近,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踩着饥肠辘辘的鼓点,一路高歌,向食堂进发。

来到食堂门口,队伍暂时不能径直入内,尽管已是“天将午,饥肠响如鼓”,但必须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踏步、一二一、立定、稍息、预备唱,然后引吭高歌——那歌声就飘荡在安宁渠的上空。

歌曲唱毕,战友们鱼贯而入。于是,人们一下子由“精神境界”进入到“物质层面”,从“形而上”切换到“形而下”。这样做,既可以扬我军威,也有助于激活肠胃,增进食欲,效果类似现在某些人饭前吃一片“吗丁啉”!

你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歌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革命军人以毛主席的教导为最高指示,这17个字,上通天宇,下接地气,让人激情满怀,斗志昂扬,虽饭食诱惑在前,我等亦不失革命气节。

那时,我们都是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是下定了决心要吃饭的——不吃饭如何能杀敌保边疆呢!于是乎,一日三餐,热热乎乎,敦敦实实,汤汤水水,钵满盆满,我们且行且珍惜,尽情地享受着口腹之虞,绝不会马虎。

我们那时就是一群15、16岁的孩子,刚刚告别父母,远离自家的餐桌,任性且决绝地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身体正当发育之时,既要长个子又要长脑子,既需要吃点鸡鸭鱼肉来提神聚气,又需要喝点玉米糊糊来打牢根基。只有身强力壮了,文武兼备了,我们才能担当共和国大厦的承重墙,也才能肩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两天不吃准打晃,三天不吃脸无光,一周不吃病怏怏,那样的话,我们就得脱军装——我们何曾不想“早上吃羊、中午吃鱼、晚上吃蛋”——但一天三顿“洋芋蛋”,我们竟也能把身体吃得棒棒的。

我们有时在饭堂门前使命地唱“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虽说这饭前歌声愉悦了我们的心情,鼓舞了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革命斗志,但我们往往也是有失有得的——因为未在第一时间进餐,出锅的炒菜变了形,走了样,致使炊事班一级厨师的烹饪手艺也打了折扣,有时甚至还要蒙受“滥竽充数”的不白之冤。

特别是,如果饭前唱歌太久,就会耽搁午休时间若干分钟,下午的军事强化训练就会打折扣。我们口干舌燥地唱多了,也会多消耗掉许多开水,这无形又给后勤的战友们增加了劳动量。

走进食堂,并非顿顿都是饕餮大餐,更多的时候我们都要经受清汤寡水的考验。

那时国家还不富裕,部队也跟着受苦,特别是大灶饭油水少,饭菜单调,每天都是馒头咸菜苞谷面糊糊——“老三样”,可供选择的品种甚少,于是吃面条、包子、抓饭成为众人的翘首以盼。

我曾亲眼看见一位战友为了捞面条,手指头、手腕子全部浸泡淹没在大锅里,竟毫无惧色。我断言,敢“赴汤”者日后一定能“蹈火”。后来,我只要一看到火锅“海底捞”,就立刻想起那个战友在所不惜、义无反顾地“赴汤”捞面条。

我曾听说:有一位战友一顿饭吃了18个肉包子,横扫面积相当于一个蒸笼的30%。我觉得,他肚量大,包容性强,适合当领导。这样的人当领导肚子里肯定能跑航母。在他领导下,战友们一定会经常吃到肉包子。

果不其然,这几位战友无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在地方,为人、工作都十分大方、出色。

军营大饭堂都是用铁铣炒菜,炒出来的菜没有用小锅铲炒出来的菜精细,味道好。特别是每月40%的粗粮,餐餐苞谷面不离口,嘴巴不想吃,肚子却不答应。聊以自慰的是,苞谷面“糊糊”好喝且养人,常常是来一碗、又来一碗。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糊糊”咋就变了味,被战友们演绎成“难得糊涂”了。

苞谷面“发糕”总是让人胃里发酸发胀,确实高兴不起来。吃饭不积极,肠胃有问题,一时间,卫生所里倒是显得人丁兴旺。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去争取胜利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必须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直到把“本钱”吃强壮,我们才会心安理得。

吃饭最高的境界是狼吞虎咽。我们将饭菜风卷残云,一扫而光,这样的吃相可以给炊事班的战友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坚定的支持,否则,他们多么没有成就感啊。

当然,这些也为自己在下一次唱歌时留足了力气,否则,饿着肚子,无精打采,你的步伐一定不矫健,你的歌声一定不嘹亮,你的营养一定不充足,你的工作一定不给力,也许这还会影响你的良好形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断送你提干、穿4个口袋衣服的美好前程。

所以,我们要使劲地吃、使命地唱,一直唱到让其它部队的战友折服,一直唱到让周边的敌人听起来害怕,一直唱到让自己也佩服自己,这才是“唱”和“吃”的完美结合,这才是“气”与“势”的有力再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饥饿年代革命军人无所畏惧的至高境界。

到后来,国家给军人提高了伙食标准,部队的农副业生产也兴旺起来了,我们以辛勤的劳动将猪啊羊啊鸡啊菜啊纷纷送到了自己的餐桌上,如我亲眼所见,四十多年来,一代一代军人就在安宁渠那片土地上欢声笑语,湖吃海喝,茁壮成长……

我在军营那些年,我们下定决心吃饭了,我们不怕牺牲长大了,我们排除万难进步了,我们也出色地完成任务了。

我们在的那些年,我们身强体壮了,我们也立功受奖了。我们虽然没有机会上战场杀敌,但我们守卫着的那一片土地,没有一个敌人敢来放一枪一炮。我们守卫的不仅仅是安宁渠的安宁,我们守卫的是整个西北边陲的安宁!

有人问:“你走过桥没有?”答曰:“走过!”

那人又问:“桥上有栏杆没有?”答曰:“有。”

那人再问:“桥上若没有栏杆你敢走吗?”答曰:“我傻啊!我才不敢!”

那人说:“这就对了。别看我们军人平时不打仗,但我们军人就是那桥上的栏杆。有栏杆在,你走得才踏实;没有栏杆,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

我是一个兵,我们居安思危,枕戈待旦,决不让敌人抱任何幻想。

我是一个兵,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呼之即来,召之能战,敢打能胜!老虎不发威,你千万别把我们当病猫!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四十多年过去了,军人饭前列队唱歌那些事儿我还记得清楚,那歌声有时如洪钟大吕,有时又如小河流水,一阵阵激荡,一阵阵回响。它有时是在我的梦中轻吟,有时却又在安宁渠的上空传唱,悠远而又绵长……

我是老百姓,来自一个兵。今天,我已解甲归田,我们的饭桌上虽然有了生猛海鲜,虽然多了美味佳肴,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身体是当年的“糊糊”滋养了的,我们用当年“40%”的粗粮完成%的奉献,特别是那“发糕”,它仿佛是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基石,一块一块,方方正正,让我们走远……

我爱安宁渠,我更爱那始终飘荡在安宁渠上空的歌声!

(原题《唱着歌儿去吃饭》,作于年,作者在原新疆军区某部机要科任职)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