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再出发,只为在未来遇见 更美好的安宁 滇中新区党工委委员、中共安宁市委书记 张勤勋 年10月13日,在安宁发展史上,是终将要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经国务院批准,安宁撤县设市。从此,安宁市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全市干部群众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开启了螳川宝地全面发展的历史新纪元。25年风雨兼程,25年拼搏奋进,25年成就辉煌。勤劳智慧、敢为人先的安宁人民沿着党中央指引的前进方向,在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推动安宁从内陆封闭迈向全面开放,从西部小城迈向全国百强,铸就了安宁这座年轻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年,安宁地区生产总值达.14亿元,是年的22.5倍;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7.14亿元,是年的24.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元、元,是年的10.2倍、12.4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字号”殊荣,是云南唯一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年荣登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首,年位列西部十强县第6位、赛迪百强榜第91位,这些辉煌成就和沧桑巨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充分展现了安宁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毅品格。凡属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再鼓干劲、再踏征程、再建新功,奋力开创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新局面。高举产业强市大旗,筑牢工业这一“硬核”实力 安宁是一座工业城市,因工而兴、因工而强。正是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安宁,全市上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工业做大做强做优、高质量发展。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上谋求创新突破,围绕先进制造、新材料、环保等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推动全市工业加速向“两型三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超前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超导等引领未来的前瞻性产业和经济业态,为富民强市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支撑。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守住绿色这张靓丽名片 安宁历来自然生态良好,被誉为春城昆明的“后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安宁的靓丽名片和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扎实开展水环境三年攻坚、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入园和龙山等矿山开采区植被复绿“三大行动”,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在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生动实践中展现“安宁担当”。坚持创建惠民利民,擦亮“文明”这块金字招牌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一座城市的最高荣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永续发展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坚持为民创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心放到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多办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