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是我每年雷打不动的一点仪式感。 往年年末都是最忙的时候,因为预感到自己会在一堆考试和论文中分身乏术,我常常赶在十二月中旬前动笔,早早地交上这份作业。今年恰好相反,一整个十二月在紧赶慢赶间匆匆忙忙地见了底,好在身为一名光荣的毕业年级学生,期末季终于与我无关,求职季也渐告尾声,总算在年底留出了一个在寝室里混吃等死的周末。 “反正事情不会如你所料地发展。”拾老友的牙慧概括这一年再合适不过。 我自省是一个对不确定性容忍度较低的人,年从各种意义上给我上了一课。但也无可否认,我在年的世界里有幸占据了一个相对风平浪静的位置,一些小小的猝不及防怎么看都没有给寻常生活掀起大的波折。到写年终总结的关头,终究没有哪件事从记忆库里蹦出来,摇旗呐喊“写我写我”。 姑且偷个懒,来一波看图说话。 12Moments #.06.09“疫情影响” 年初回到宁波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会从冬天等来夏天。最初想着最迟三月中旬也能返校,听说北京有高校把线上授课安排到了五一假期,只当人家心态保守、安排周全。随着返校日的预期一次一次后延,一句“秋天见”的玩笑话成了真。 六月里看到一家服装店挂出“疫情影响”的促销标语,觉得很有时代感,于是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当时宁波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增本土病例了,不戴口罩的人多了起来。临街商铺倒了一批、搬了一批,也留了一批、新开了一批,街头吵吵嚷嚷的,有那么点生活如常的意思。在灰色调的隆冬蛰伏了太久,大家争先恐后地抓住夏天生活,《鼠疫》里也有类似的桥段。 不过,两天后,北京西城区出现新病例,新发地疫情爆发。 #.02.28玉兰 我的上半年被一种难以言说的“不自在”所困扰。我原本以为这种感觉是居家环境所致,毕竟自初中住校以来,我再也没有在家住过那么久,我的生活已经完完整整地迁到了别处。 不过现在回想,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当时身陷对自我价值的极度疑虑,而越是这样便越是丧失主动规划和产出的能力。再加上隔着屏幕,原本亲近的人日复一日变得疏离,也进一步加深了自我价值焦虑。 二月底,南二路上盛开的玉兰花是那段时间为数不多的亮色。调了色,想表现出几分春寒料峭。 #.02.18浮生半日闲 在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阳光是生命之源。 这可能是我本年度拍过的最温柔的照片。我妈和我有许多相似的癖好,比如像上图所示,坐在靠窗的柜子上晒着太阳看书看剧玩手机。 强行被拖慢脚步的上半年,意外地多出很多空闲时间,于是意外地生平第一次完成了本年度读书计划。顺带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需要空闲的人。 #.06.15西湖六月中 六月中旬,我阴差阳错地回到方达DR组做项目实习生,又因为项目的合作律所在杭州,阴差阳错地在期末季提前入职,跑去杭州待了一礼拜。 愧为浙江人,这是我十年来第一次造访省府,并且在第一天下班后就直奔西湖,拍下了一张完美契合“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刻板印象的游客照。 虽然一周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和宾馆里度过,我却莫名地对杭州的城市治理印象极好,多半是因为我基本靠步行和共享单车,还没有机会体验堵车。 #.08.31光华里的日与夜之一 七月的第一天回到北京实习。当时的政策是能够返京但不能返校,于是我和两个小姐妹在光华里租了一套两居室,四舍五入也可以称之为开启“北漂”生活。 很难想象在国贸附近的钢铁丛林里还藏着光华里社区的几栋老房子。从嘉里中心到出租房步行不过5分多钟,却宛若从全面小康之年走进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片场。我们不出意外地拥有了全套租房体验:马桶漏了两次、浴室天花板漏水、浴室灯短路爆炸。 但也是第一次,我在北京感受到了烟火气。不光是因为宇璇让我见识了葱姜蒜的用量、艺殷展示了一流厨房小工的绝技,在那样一个老社区居住,本身就将我们抛入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努力生活的人之中。我们逐渐总结出,遛博美的大叔常常出没在七点多钟,国营便利店的看店大爷有满腹牢骚,楼上那户是对面餐馆的员工宿舍。生活逐渐拥有了“附近”。 住在出租房的两个多月,我在上下班路上拍了不少照片。上图是某日我没来得及赶上的晚霞。 #.10.24秋日登高 赶上一个好天气,和思博一起爬了慕田峪长城。 自银杏开始变黄到行道树叶片落尽,这中间的一个半月时间,是我与北京一年一度的蜜月期。不过在北京六年,倒是第一次实现秋日登高的心愿。 由于贪恋美景,总共20个烽火台,我们只爬了6-7个,剩下大把时间都在“摄影交流”。但相机和后期还是无法还原双眼所看到的瑰丽,更无法记录在日色西沉后渐渐从砖石底下漫上来的苍茫感。 #.10.28早安打工人 九月底从律所离职,十月下旬开始最高院实习。两份实习的上班路在前两站重合,每天早上要跨过北四环西路上的天桥,去4号线中关村站坐地铁。 最高院8:00上班,我自高中毕业以来首次把闹钟定在了6:25,卡着6:50在楼下蹬上一辆共享单车,7:00前进站,7:40之前从前门出站,能够在7:45赶上食堂的早饭。 中间还够留出一次摁快门的时间。 #.10.30HappyHalloween 大兄弟在他的间隔年找了一份小黑工(是公司很黑的意思),顺便开始操持民宿业务。我和梦夕因此收获了一些学习手工劳动的契机,相比杀螃蟹的惨痛经历,这盏万圣节的南瓜灯可谓技艺巅峰。 下半年有不少快乐源于在大兄弟家里蹭的饭。有一说一,咖喱饭、葱姜焗鸡、番茄牛腩、蒜蓉粉丝娃娃菜、茄汁鳕鱼烩饭、韩式炒拉面年糕、肉蟹煲、番茄炒蛋、泡椒牛蛙、金瓜坚果忌廉浓汤、南瓜盅海鲜炒饭、清水打边炉、韭菜煎蛋、糖水南瓜、萝卜羊肉汤、酱青蟹、炒海鲜什锦、姜葱炒蟹、芝士伊面焗龙虾,是真的好吃。 祝愿多才多艺的大兄弟今后无论身处何地,都还能拥有招待宾朋的机会和心情。 #.11.10第一张胶片 十月中旬某场失败的笔试后,报复性消费,拥有了我的第一台胶片相机。试片卷有大量的废片,冲洗出来却一张都舍不得删,兴许是因为胶片把时间停格的感动诠释得过于到位。上图是其中的第一张。 #.11.21重聚 自去年七月毕业以来,第一次实现合体,是本年度最重要的历史性会晤。希望各位日后若是在上海合租了公寓,能给我留下一间阁楼,我愿意做大家的Joey。 #.12.13灵隐 一年里第二次造访杭州,赶上寒潮南下前的雾霾天,用iphone人像模式记录下来,竟然伪装出了云蒸雾绕的意境。平日里见惯了北方光秃秃的枝丫,感觉自己闯入了一个山水画里的秋天。 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毕业之后会回到杭州工作生活。不是不喜欢杭州,但就是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在作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北京对我来说像一个爱恨交织的老相好,而杭州则像是老家给我安排好的相亲对象。 通过面试的那天晚上,虽然身心俱疲,但大脑依然控制不住地运转。关于北京的种种、关于职业选择的种种,在脑内小剧场里来来回回地闪过。最后听了导师和几个朋友的意见,也觉得放弃手头这个蛮符合我求职期待的offer实在不值,就下定决心,交了卖身契。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毕业之后要回浙了!(等尘埃落定,准备单独写一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求职心路历程~) #.12.18月夜 从东交民巷走出来,遥遥望见正阳门与一弯峨眉月,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之一。 被我们辱骂抱怨了无数遍的魔幻之年就要过去了,但谁也不知道这会是例外还是常态。愿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秩序感,气定神闲地迎接未知与无限。 新年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