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高质量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块短板——安宁吹响加快南部地区发展的号角 安宁南部地区总人口约余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余人,约占全市农业人口数的67.5%。国土面积约.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5.3%,其中耕地面积余亩,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2.9%。 在安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南部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包括南部地区农村群众在内的广大群众都享受到了安宁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但与全市其他地区相比,与南部地区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农业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明显滞后于其他产业,农村的发展程度明显滞后于城市,农村群众特别是南部地区农村群众收入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获得感明显滞后于城市群众。 针对南部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今年以来,安宁市结合“大赶考”,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升的热潮,加快南部地区发展也成为大家热议的中心。要不要加快南部地区发展?要如何发展?怎样让发展不停留在口号上?在长达6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和反复讨论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在不断的统一和提升,大家都深刻地认识到,加快南部地区发展,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理念,不断提升南部地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实践;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践行“两山”理论,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我市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城乡统筹提升的迫切需要;是坚决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不动摇,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动摇的具体体现,是一件必须抓实抓好抓到位的发展大事、民生实事。 在统一思想认识基础上,还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可行的发展路径、明确重点任务和有效的工作抓手,市委、市政府提出:在目标定位上,用3年时间,努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公共配套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全面保障、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实现工业产值、固定资产、人均收入持续增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配套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把南部建设成为云南乡村文化博物馆、田园文化展示区、周末旅游目的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区。 在发展路径上,主要抓好8个方面:夯实以“青山绿水”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树立以“四个优先”为引领的政策导向、补齐以“公共配套”为重点的短板弱项、打造以“园区集镇”为支撑的载体平台、培育以“产链融合”为主导的多元产业、深化以“土地要素”为关键的农村改革、完善以“善治乡村”为内核的治理体系、强化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坚强保障。 在重点任务上,主要是包括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多元高效产业培育、健全要素配置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等五大方面23个重点任务。在工作抓手上,主要突出安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八街集镇改造提升和区域内点状供地三个关键。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关键还要有实实在在的保障。我市切实加强党对加快南部地区发展的领导,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推进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加快南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全体市级领导各联系南部地区一个行政村,深入到联系村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市级机关各部委办局相应各负责包保一个行政村,参照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办法实施帮扶。同时,充分发挥南部地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深入推进“党支部+集体经济”工作,实施南部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整合有关财政扶持资金和结对帮扶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实现集体资产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加强南部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南部地区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未来3年每年选出不少于名左右优秀村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力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两委”成员达到25%以上。 撰稿人(图/文):刘光耀编辑:麦子审核:刘光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