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BNU朗读者:乔心

文学院级本科生

阅读主张:吹灭读书灯,一身皆是月。

朗读内容:郁达夫《故都的秋》(节选)

每年公历9月23日或24日,节令交秋分。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24小时昼夜均分,根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的描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平分昼与夜、寒与暑的节气,也是平分秋季的节气。秋分自古便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然也便有了各种关于秋分的习俗。

吃秋菜

秋分时节一些地区流行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有些地方称之为“秋碧蒿”,人们把这个时节吃菜的习俗称作“秋分吃秋菜”。秋分时节一到,每家每户都会走出家门到田野之中采摘野苋菜。野苋菜多是嫩绿嫩绿的,细细一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人们往往将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炖出来的鲜鱼汤又称“秋汤”。“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无论在哪个季节,人们祈求的都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送秋牛

秋分时节还有与春分送春牛习俗相应的送秋牛的习俗。所谓秋牛,就是一张红色纸或黄色纸,上面印有全国农历节气和耕牛图案,名为“秋牛图”。古时在秋分这天,能言善唱的人挨家挨户送秋牛图,每到一家就见机行事,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等应景的话以套取赏钱。言词虽说是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因此行为又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说秋”实则是人们庆祝和祈求丰收的习俗。

秋祭月

据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又说:“是月也,乃命宰祝,巡行牺牲”。《宋史》中明确记载了秋日祭月的习俗:“秋分之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魂已生,遂行夕拜之祭。”日为阳,月为阴,秋分后,阴气渐重,由月神主掌大地,所以要向月亮祈福,求月神保佑。因此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由于祭月需要有满月应景,因此,祭祀月亮的习俗渐渐从秋分移至八月十五,而有了中秋节。《新编醉翁谈录》中记载宋中秋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服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的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新编醉翁谈录》

作者信息:(宋)金盈之撰;周晓薇校点;(宋)罗烨编;周晓薇校点

出版信息: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K./bnu3

馆藏地:文艺学资料室(前主楼B)

自古人们视“三五明月满”为最如意吉祥。明月皎洁,清爽晶莹,是诗人、艺术家赞美的对象,并有诸多不朽的佳作流传至今,这些中秋诗词或温馨而时尚,或动情而感人。不仅反映了中秋时节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并且凝聚了历代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表达。

《诗词中秋》

作者信息: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出版信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I/bnu53

馆藏地:主馆五层、六层

中秋节经过长期的演变与流传,又成为一年一度的“团圆节”。“八月中秋月正圆”,人们于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赏着满月,吃着美食,聆听从上一辈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有奔月的嫦娥、捣药的玉兔、伐桂树的吴刚还有漫游月宫的唐明皇......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内涵使中秋节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此同时,中秋节还流传到邻近的韩国、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成为一个颇具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节日。

《话说中秋》

作者:萧放

出版信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K.1/bnu42

馆藏地:主馆五层、七层

秋分是清爽畅快、心旷神怡的好时节,不仅延续着“丰收”的喜悦主题,正如苏子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更是“人月两团圆”的温馨时光。在日益浓郁的桂香里,就着澄明皎洁月色,赏着满天星辰,吃着香甜的月饼,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今日征集

秋分的下一个节气是寒露,现征集1名“寒露读诗”BNU朗读者。

如果你钟情于朗读,如果你想通过我们的平台向所有BNUers展示你优美动听的声音,那就快快行动,把你的朗读音频发送至yuedu

lib.bnu.edu.cn吧!

被我们选中的同学,可在阅读护照集章,并可到图书馆一层总咨询台挑选一本你喜欢的图书哦!

本次征集截止时间:年9月29日

今日话题

你的家乡在秋分节气有什么习俗?欢迎给我们留言,精选留言前五名将获得北师大二十四节气手绘明信片1张~

文字及版面:关静

策划编审:阅读推广服务组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注意什么
白癜风好治疗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