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秋分,阴阳平分;寒凉之气正式掌握主导权!“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说的就是秋分之后,晚秋特有的景色。 秋的本质是“收”,因此我们的生活起居方面要围绕“收”字做文章,才是秋季养生的根本。 如何做到“收” 忌 大吃大喝 大汗 情绪波动大 晚睡 过早过晚运动 饮食上少吃辛辣,燥热食物,也不适宜温补;多吃甘酸,以帮助收敛阳气。 关于时间与季节变换,中西方不约而同地对“两分两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格外看重。 这要追溯到早期农耕时代,古人根据星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来制定该年的农作计划。 两分两至刚好对应着太阳同地球的关系变化: 春分标志着万物生发,阴消阳长,白昼时间开始变长; 夏至意味着阳极,万物繁荣,生机蓬勃; 秋分标志着万物成熟,阳消阴长,黑夜时间开始变长; 冬至则代表阴极,万物休憩,蓄势待发。 秋分到,还可以秋冻吗?秋分到了,说明时长九十天的秋天已过半了。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秋分之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夜也越来越长。 这阵子街头上露香肩露大长腿的女孩子还是有很多,因为从小就听妈妈说要“春捂秋冻”。这说法有道理吗? 秋天要“冻足冻脑”,其实是为了顺应天时。此时天地萧瑟肃静,“秋冻”是为顺应肃清之气,“肃清”则是为清理夏壅而冬藏。 但需要注意“秋冻”的意思是,秋天不要刚见冷就穿太多,要慢慢加衣,适当地冻一点,对增强抵抗力有好处,切要把握好度。 季节相交之日的前后几天,节令转移,气候也容易骤变。且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天地之气混杂。大家仍是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 秋分的习俗1祭月古时候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秋分就是老早之前的传统“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也是由“祭月节”演化而来。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农历八月的日子不一定都有圆月,但“祭月”如果没有月亮那真是太煞风景了。于是后来“祭月节”就由“秋分”调到了中秋。 2吃秋菜秋分还有吃“秋菜”的习俗。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所以今天就算找不到野生苋菜,也可以吃点米苋哦~ 3放风筝秋分时令,秋高气爽,放风筝是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并放飞,祝你心愿达成! 秋分话养生在五行中,秋分对应着金,“金曰从革”,“革”就是“变革”的意思。 《黄帝内经》提醒我们此时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也就是说心志要安逸宁静,才能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这个季节的特点以干燥为主,且天气逐渐变冷。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特别是秋天睡眠不好的盆友,建议用捣碎的酸枣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可以加入少量蜂蜜。坚持喝一段时间,就能找回丢失的好睡眠。 除此之外,还要强推一种能量功法 早晚叩齿各36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小口徐徐咽下,坚持做就有功效 不过注意,秋天感受到疲惫不一定就是秋乏。秋乏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通过调整睡眠、饮食和体育锻炼,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消失。 如果经过了休整还是经常觉得头晕、头痛、疲乏无力,就要警惕是不是疾病在作祟。 饮食开运小tip 凤梨酥 “果实有叶一簇,状似凤尾”的这一神奇水果 ——凤梨象征着富贵。 凤梨还与闽来语的“旺来”同音,所以在各公司行号开张的地方都会悬挂凤梨造形的彩饰,寓意生意兴旺。 还没到月饼节,如果你嘴有些馋不妨吃凤梨酥,还能讨个好意头,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哦~ 宁波素食协会 祝大家安康吉祥 追随佛陀的足迹|印度尼泊尔11天朝圣闻法行,全程素食。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