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全面落实“精准滴灌”工程,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中,搭建了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平台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鲜明,有特色、接地气的活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街道”“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活动,有力促进创建工作全域覆盖、纵深发展。 创建活动进机关。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部门(单位)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组织集体学习、业务培训中,加强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今年以来,全区共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宣传等活动余场,参加群众达4万人次。公安、人社、统计等部门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机制,健全少数民族群众常住和流动人口数据库,实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双向管理。 创建活动进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正确处理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自觉把创建工作内容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用人计划,以企业车间、班组为重点,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举办少数民族用工洽谈会,为求职者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人。对困难少数民族员工开展结对帮扶以及经常的送温暖等活动,今年以来,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39户,发放慰问金2.35万元。 创建活动进社区。各社区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特色鲜明的交流、交谈、联谊和走访慰问等主题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市场繁荣大家行”等系列活动50余次,使各民族相知、相亲、相爱的情感表达有载体。同时,各社区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民族团结主题广场”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使各族群众乐享“品质安宁”有颜值、有温度、有底蕴的舒适生活。 创建活动进街道。各街道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和充实街道民族工作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能力。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发挥特色民族文化优势,找准开展民族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合理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凝聚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力量和智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创建活动进学校。注重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各环节和全过程,综合运用教育教学、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示范等方式,探索实践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在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中筑梦成长,使民族团结根植于各族师生的心灵深处,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创建活动进连队。积极组织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的学习,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连队学习计划,做到“五个有”(有活动,有载体,有学习材料,有专题辅导,有学习成果)。利用“八一”建军节和各民族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加强与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大力营造浓郁的军地共建和谐氛围,共同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创建活动进宗教活动场所。结合“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挖掘、弘扬我区宗教界团结和睦的丰富资源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民族互帮互助的精神,有针对性地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通过在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宣传栏、法律法规橱窗及编印法律知识读本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同时,开展图书捐赠和慈善公益活动,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组织我区宗教界人士参与各类文化实践活动,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