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日叙事

年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级在读硕士研究生黄洋饮下含有有毒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的水中毒,于4月16日抢救无效去世。

经上海警方调查,投毒者为黄洋同寝室室友林森浩。其投毒,仅仅因为同学间的矛盾。年1月8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林森浩投毒案二审维持原判,被告人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今日之教育,唯缺内心的安宁

文/林志超(浙江省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今天是4月1日,“愚人节”。这本是玩笑日,为紧张而压抑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可在这个日子里,却因为张国荣跳楼,黄洋被室友林森浩毒杀两则事件,给“愚人节”带去了两个忧伤和沉重的脚注。

尤其后者,一个成绩优异的青年学生,竟和同学矛盾激化到投毒杀人,心中的仇恨和怒火到底有多大?这个事件直接扣问我们的教育,教育怎么啦?今天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有人归结于应试制度的落后,归结于德育的缺失,历数了教育的“N宗罪”,例举了教育的种种弊端和不该……其实,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有优劣及局限,没有必要义愤填膺地数落自己的不是,从培养目标来看,我们从“两基”到“三维”,发展到现在的“核心素养”,已经走在努力、进步,日趋完善的路上。

若非要说欠缺,唯独缺少的是内心安宁的教育。

不能指望学校能包罗万象,学校教育的任务非常简单,交给学生业务知识,培养技能,积极情感,拓展视野,引领学生去追求卓越。而家庭和社会对人内心安定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德行和素养,是家庭、学校、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因为是教育的问题,就简单地推给学校,全社会应该反思,负起该有的责任。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是家庭做好“德为先”的铺垫,学校教育才能够顺势而为,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定格人的一生。

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氛围,塑造良好的家风。

家安,人安。家庭始终是人安身立命之所,是避风港、庇护所。家,是一个人出发的意义,奋斗的目标。家如何?人如何。内心的安定,需要通过家庭影响,有家庭强大力量的支撑,利用家风来传承,通过父辈和家庭成员不断地示范和渗透,至上而下的影响,以一种强大的力量端正人的思想,凝聚成信念,成为人一生的精神支柱。翻阅历代名门望族家训,无不教人为善,鼓励向上,让人内心安宁。可见,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深刻到骨髓的一种内涵,深邃隽永。

电影《灰姑娘》中,“灰姑娘”的母亲临终前嘱咐她,要“勇敢而坚强,仁慈而善良”,她一直坚持,做事“勇敢而坚强”,待人“仁慈而善良”,即使在父亲去世后,被继母和姐妹们持续虐待,在最困难、最无助、最怀疑的时间里,也咬牙坚持,最后以不懈的信念和努力,换来美好的结局,印证了俗语说的“好人有好报”。

反观林森浩的家庭,母亲在亲子教育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缺乏精神引领和道德示范,尤其对孩子情绪管理的教育,及与他人相处之道都毫无建树,导致林在与室友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面对矛盾,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心报复,一意孤行。所以,从源头看,家庭教育正是一个人的社会伦理道德发育的摇篮,是人内心安定之源。

优化家庭环境,培育纯朴、正派的现代家风,家中长辈要注重道德修养并以身垂范,为子女树立良好形象。作为一种“无言的教育”,优良家风会使身处其中之人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之效。在今天,我们理当重塑家风,继承和弘扬传统家风之精华以涵养家庭美德,践行孝敬长辈、待人以诚、勤劳节俭、和睦邻里、乐善好施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合理借鉴“养正于蒙、家风陶冶、言传身教、实践养成、情法并用”等具体做法,家里长辈应在孩子智慧蒙开之际通过训诫、劝导、感化、奖惩等方式,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始终围绕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以教家立范。

培育向上向善的校园氛围,引领正确价值观。

校园,是知识的代名词,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是挥洒青春的地方,是书香致远的地方,是欢乐无限的地方,是安全安宁的地方,是向上向善的地方,是生命成长的地方,是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充满了和谐、轻松、静谧、惬意,充满灵性,轻松活力,那里有孜孜不倦的学者,还有积极向上的学子。

都说教育能改变命运,而人的命运是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更要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谋幸福而鞠躬尽瘁,做出卓越贡献而名扬四海,而如恒星般永恒。任何名校,无不是因为树立了高尚的价值观,引领学子向上向善而名垂青史。

从客观上说,林森浩事件只是个人行为,更是一个“偶然事件”,却深刻影响社会对名校的“复旦”的评价。尤其是后来名学生联名“求情”,只因林“不算太坏”。复旦学生的做法,对社会产生的作用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同情、博爱、是弘扬人道主义还是让坏人更加肆无忌惮?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复旦取前两句作为校训,唯独缺“仁”,这说明重塑“复旦”意义重大。

优化校园,培育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更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育德为先,要求学生德才兼备,树立崇高的理想,教会“仁”,“仁者,爱人”,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达到“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的境界;在学习方面,以发展的眼光看到学生,不以一时失败论英雄,原谅学生的失败,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坦诚自己的不足,教会学生内心的平衡,教育学生不怕艰难,不惧挫折,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的精神;在态度方面,时时提醒学生要珍惜拥有,不断发现和寻找自己的长处,激励学生的奋进、开拓、奉献,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形成融洽安宁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的正气。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古有墨子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社会,亦是大熔炉,有人坦言,一面炼钢,一面汰渣。身在社会,非苍即黄,非钢即渣,人人都逃不了。

开明、包容的社会,处处弘扬正气,给人宁静、安详。“故染不可不慎也”,这是染丝说的结语。因此,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文明度,倡导和宣扬正气,不偏不倚,正气凛然地反对歪风。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短短8个字,意义深刻。我们应该人人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由地做事,但要做正确的事情;人人遵循“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尊重他人权力和利益的认识;人人追求平等,不畏强权,不仗势欺人,“铲除特权”、“天下为公”让正义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人人学法守法,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人人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不能让林森浩“缺心灵滋养酿大错,愿捐遗体望宽恕”的叹息重现,愿逝者安息,但愿天堂没有悲伤。

强者扶危济困、服务大众,为社会顶起脊梁;弱者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做最好的自己。人与人之间毫无芥蒂,坦诚以待。如此社会,才能叫人心生安宁,使人萌生幸福,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才有融洽和谐包容的社会风尚。

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内心安宁的教育,更干净、更纯粹、更令人向往。

“教育日课”

征稿邮箱:

qq.







































用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好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