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众所周知,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的重要习俗之一,但在老一辈人的心里,端午也是驱五毒和打扫卫生的好时候。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所以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将艾叶编成老虎形状,大人们还给孩子穿上老虎鞋,围上老虎兜,据说老虎能够威慑百虫驱邪辟瘟;有些地区用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让小孩子穿上护身;也有人在孩子脖颈、手腕、足颈上缠绕五色丝线,以求长命百岁;另外,民间还有采药,赐扇,饮蒲酒,沐浴兰汤,举行钟馗赛会等风俗。 五毒图 在屋中贴五毒图,用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在“五毒”的上面,就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五毒图的另一种形式,是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五毒兜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节日之前,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它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有些做成短裤形状,孩子整个夏天轮换着穿,一直穿到秋凉。小孩长大了不能穿了,母亲还会把它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有的还会转赠给别人,接受的人也会很开心。另外五毒帽和五毒衣也是这个寓意。以五毒图样贴绣帽冠,以毒攻毒,寓意驱病消灾,帽顶喜蛛脱巢,从空而降,象征“喜从天降”。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到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毒饼 端午应节食品中的“五毒饼”是一种用刻有“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上的玫瑰饼。 以吃的形式来驱虫除毒的还有炒五毒:把银鱼、韭菜、虾米、茭菜、黑豆腐干等一起炒成一盘“黑菜”,古代的消毒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吃了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采摘、悬挂艾草 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采之入药,可以防病治病。艾草性温、味苦,煎服有止痢、止血作用。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据说,艾蒿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的作用。 点或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蚊虫、五毒不上身。 捉蛤蟆 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的传说。北魏《齐民要术·杂记》中就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不少地区保留了这种风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 以上就是古人在端午节“驱五毒”的一些小方法,在觉得新奇与有趣的同时,还可以从中看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对平安健康的期许,无论古代或现代,生活都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炎炎夏季,你也不妨效仿一下古人驱五毒的做法,实践古风的同时,也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情趣。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