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陪伴病人与家属的安宁疗护 接受安宁疗护的林奶奶,除了在身体上得到妥善的照顾外,也在安宁疗护团队的引导下,让林奶奶回忆人生的美好时光,创造与至亲共享天伦的时刻,互相说出心中未曾说出的话,临终时分,林奶奶的脸上挂着微笑,人生再也没有遗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althOrganization,WHO)的定义,「安宁疗护」是指针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之末期病人,提供积极性及全人化的照顾,以维护病人与家属最佳的生命质量。主要透过疼痛控制,减缓身体上其他不适的症状,同时协助病人与家属在心理、社会和心灵上的调整,也就是说,安宁疗护的原则是力求病人主观改善。当现代医疗技术无法为病人提供更有力的服务时,安宁疗护以尊重生命的哲学态度,陪伴病人尊严活到最后一刻,并辅导家属面对未来生活。 从安宁病房扩及安宁居家疗护 台湾自年开始发展安宁缓和医疗,医院淡水分院设立全台湾第一个安宁病房,医院相继成立安宁病房,目前全台安宁病床数计有床。 医院内的安宁病房,并无法满足需求。为落实安宁缓和医疗照护,医院、社区及居家。台湾卫生主管机构(现“卫生福利部”)于年成立安宁疗护推动小组,训练专业人员、订定相关规范,推动建构整合性安宁缓和医疗体系。 台湾于年开始试办「安宁居家疗护计划」,限于安宁病房或安宁共同照护出院后的衔接照护,且主要为癌末病人。年,医院金山分院承接健保论人计酬试办计划,成立跨专业的安宁居家疗护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接受相关安宁缓和照护训练之医师、护理师、心理师、社工师,以及物理治疗师、营养师、药师、司机、行政人员等,让医疗团队前进病人家中、走入病人生活,根据病人与家属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照护资源,协助病人能安心地在家中接受安宁居家疗护,圆满「在宅善终」的心愿。年则整合一般居家照护、末期病患安宁居家疗护、呼吸器依赖患者居家照护,扩大服务范围。 在法规面部分,年台湾地区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成为亚洲第一个针对安宁缓和医疗制订法规条例的地区,赋予民众临终时可拒绝心肺复苏术或维生医疗(DNR)的权利,并将此意愿注记于健保IC卡,至疾病末期时,医疗人员可依健保IC卡注记之个人意愿,与家属沟通提供病患安宁疗护服务,减少急救争议。此外,为尊重个人医疗自主,台湾更进一步于年初公布所谓“《病人自主权利法》”,将于年正式上路,届时民众可为自己预立医疗决定,保障生命的最后尊严。 安宁居家疗护让医疗团队走进家中 医院与医师仅几分钟的短暂接触,安宁居家疗护让医疗团队前往病人家中,看的不只是病人的「疾病」,同时关心病人及其家属的全人健康。 医院总院长黄胜坚说,这就有如50年前的医界,医师总是提着医师包到有需要的病人家中往诊,如今的安宁居家疗护,是回复早期的做法。他也亲身体验走出诊间、走入病人的生活中,才了解为什么某些病人的疾病总是无法得到控制,也才看到「人」的全貌。深入社区进一步发现,要取得病人信任,不是在诊间,而要在病人的生活中,提供其全方位的照护和关怀。 早期,安宁疗护几乎与癌末病人划上等号,不过以身心灵整体照护为考虑的安宁疗护,适用于所有病人。考虑现行资源条件,目前安宁疗护以末期病人为首要服务对象,除癌症末期病人、渐冻人外,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质精神病态(即失智症)、其他脑变质、心脏衰竭、慢性气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及肾衰竭等已进入末期状态的病人,都适用住院安宁疗护和安宁居家疗护的健保给付范围。 黄胜坚表示,安宁居家疗护主要提供病人的症状与疼痛控制、身体照护,以及病人与家属的心理照护、善终准备、临终照护,尤其辅导家属心情和后续追踪,达到全人照护。根据不同时期病人与家属需求,有不同的照护重点,可区分为决策期、稳定期、濒死期和悲伤辅导期。 决策期以病人与家属为中心,首要工作是辨识潜在生命末期的病人,启动讨论生命末期的议题,达成照顾共识;稳定期着重常规护理与症状控制,把握时机协助病人完成心愿;濒死期,照护团队会启动密集照护,帮助病人与家属面对死亡的过程,做好各种准备,让病人安心、家属放心;病人往生后,则帮助家属走过悲伤期,回归社会。 陪伴病人走过人生最后一里路 两年前,黄胜坚接任医院总院长,将医院金山分院的宝贵经验带到台北市,持续推动安宁居家疗护。黄胜坚说,安宁疗护希望提供「五全」照护:提供病人身、心、灵与社会全方位的「全人」照顾;「全队」的专业医疗团队;从一开始接触到病人往生的「全程」照顾;以病人及家属为中心的「全家」照顾;落实去机构化的「全社区」照顾,在离院后的无缝接轨,完成多数病人落叶归根的回家心愿。 在医病关系日益紧张的现代,末期的无效医疗除了让病人、家属身心煎熬外,所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以及后续可能衍生的诉讼,均可能付出更高的社会成本。安宁疗护让病人尽可能留在熟悉的生活环境,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舒适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不仅病人有机会善终,医院资源运用在真正需要之处,创造病人、家属、医院、社会的四赢局面。 经过30年来的推动,每5年公布一次的全球「临终病人死亡质量」调查,台湾在年全球排名十四、年晋升到全球第六名,皆是全亚洲第一名。随着台湾迈入超高龄社会的脚步,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有更多需要安宁缓和医疗的病人,需要专业医疗团队的关怀与照护,黄胜坚相信,以社区为基础的安宁居家疗护,是台湾医疗文化的翻转,更是社会文化的翻转,不仅可以改善医病关系,更能促进国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 文章、图片来自:台湾卫生福利主管机构 文章因排版与编辑需要,略作修改,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聯新成長學院」——簡介 「聯新成長學院」是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依照集團願景及經營策略,整合全臺灣優秀醫管師資及醫院體系而組建的教育培訓戰略組織,旨在透過智研、教育訓練、文化出版,以創新作為發展,建構學習型組織,奠定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的知識資本,培育優秀人才,實現員工成長與集團發展,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因應國際健康照護產業潮流,不遺餘力規劃及推動兩岸健康照護產業各職類及管理人才之培育,是兩岸醫療照護產業人才培育之楷模。 過往文章閱讀 医院—一家“有爱”的医院 医院管理的关键 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发布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