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皮炎的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鹤庆南大街

南大街是故乡的一条老街,已经热闹了数百年,因为那是古城的中轴线。

“鹤庆大街只有一条,从南到北!”

这是当年一位老师呵斥捣蛋学生的话,他说的“大街只有一条”指的就是南大街。他的意思是鹤庆仅有一条热闹大街,假如自暴自弃,即便将来成为阿飞,也只有一条大街可逛荡。

事实上,鹤庆古城街巷纵横,除了南大街,还有府门街、东门街、北门街、后街和仓河街,只是其他街道皆为闲街,到街天才热闹。而宽敞笔直的南大街,是每天都会热闹的。

街道当数北门街最悠久,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代。那时,鹤庆叫野共川、漾共鹤川、谋统,城池很小,就在北门外,元末已倒塌。明永乐年间,鹤庆御所指挥李成扩建新城,但城区也仅为今钟鼓楼至原北环城公路的局促区域,北门街为主大街,真正是“衙门里打板子,全城能听见”的袖珍小城。

北门街(梁波摄)

明洪武年间,百万江南移民入云南,迁到鹤庆的不在少数,鹤庆成为明王朝控制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驻有大批屯垦、戍守官兵。为彰显王朝声威,明成祖朱棣下令扩修鹤庆城。永乐元年(),城池扩张到云鹤楼以南的广大区域,初具府城规模。嘉靖二十三年(),军民府知府周集主持扩修新城城墙、城楼和街区。新城周长五里五引,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是当年滇西北最大的城池。徐霞客旅行到鹤庆时,发出了“南向有大街,市舍颇盛”的赞叹。也就是从那时起,南大街成为了鹤庆的商业中心,影响远至周边广大地区,富甲一方。张结疤两次抢劫鹤庆城,都把南大街作为主要目标。年春,数千政治土匪“共革盟”从永胜窜到鹤庆,无恶不作,南大街的众商户又一次遭了殃。

事实上,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鹤庆古城还如丽江古城般婉约秀美。小城护城河环流、城池方整、街道笔直、商铺整齐、城墙高大。南大街一色是古香古色的商铺,街上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街道两旁均有暗渠,遇到下雨,积水入暗渠后汇进钟鼓楼下的仓河,街面从来不会积水。

半个世纪前的南大街雪景(选自网络)

六七十年代,因为特殊的原因,故乡有些冷寂了,南大街的青石板路被弹石路取代,但因为那些老铺子还在,古城风貌犹存。

那时,南大街是唯一有路灯的街道,还有小城唯一的饭馆、唯一的电影院、唯一的文化馆、唯一的灯光球场……当然,还有鹤庆地标钟鼓楼。

虽然滇西北商业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小城却更有生活情趣了。每天早晨六点半和傍晚六点半,钟鼓楼的广播就会准时响起,早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是当地新闻和天气预报,每天的广播就是小城人民的生物钟。

周而复始,天渐渐亮后,南大街就开始了新的一天。钟鼓楼下渐渐撑开几把形如蘑菇的油纸伞,几位手艺人和阿奶阿老(白族称爷爷为阿老)们开始慢条斯理地摆摊,有卖冰粉凉虾的,有补鞋修自行车的,还有爆米花的,景象如农村集市一般,节奏很是悠缓而安宁。

从早到晚,来自全城、来自坝子各方的人流从北门街、大井巷、小井巷、富贵巷、财神巷、照壁巷、白衣寺巷汇入南大街,然后又散开各自奔忙。只有那些开店的人家是南大街“老客”,边看行人边招徕生意。

一到晚上,南大街就是小城最有人气的地方,老铺子的铺台上常聚着一堆堆的人,花白胡子的阿老们精彩地在讲小城往事。文化馆里,老老少少的人们下象棋、打扑克,儿童们嬉戏、青年们恋爱,散发出和平的气氛。

一进三院的文化馆

夜色阑珊、电影院门前就热闹起来了。头场电影还没散,第二场要九点后才开始,街边,几位阿奶守着一盏昏灯,静静地做生意,卖些松瓜子。观众和爱热闹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一直到富贵巷都挤满了人。

富贵巷

在那个时间段,如果你想找人,到电影院门口最好。鹤庆山明水秀,盛产俊男靓女,要想看美女,到电影院门口也最好。

我的少年生活也少不得与南大街打交道。钟鼓楼南北贯通,连接着南大街与府门前,楼洞两边的铺面是几个小百货店,卖些毛巾、水果糖、苏打之类的商品。靠西排最南的那间铺子里,有一位戴毛线帽、面容和善的高个子“阿老”永远在柜台后站着。家里有时做面片或粑粑,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母亲给的几分钱到钟鼓楼下,踮着脚把钱递进去:“阿老,卖给我五分钱的发粉”。老人接过钱,认真从玻璃罐中舀出称好,用粉色糙纸包好,弯着腰递出来。每当有零钱,我就会去南大街买水果糖,花两分钱就能买到一颗牛奶糖,吃完又甜又香的奶糖,细细打量乳白色糖纸上的两头牛,小心把糖纸抻平,夹在课本里当书签。

钟鼓楼(云鹤楼)

钟鼓楼南是百货公司、烟酒副食公司和五金公司,几个公司都是在原来的老铺子原址改建的,格子门进去是一长溜玻璃柜台,很宽敞,商品放在柜台和货架上,一目了然。

南大街中段是大食店和小食店,大食店是县城唯一卖饭的地方,也可以点菜,但能上馆子的人不多。只有到早上,大、小食店生意就会很好,二角一碗的粑肉饵丝料足汤肥,很是解馋。

大食店后面有照相馆,那时难得照相,每当有远亲返乡或重要纪念事宜,就会去照全家福。照相师站在立式相机前,热情地指挥人们依次坐好,看时机差不多了,猛的一捏手中的皮球,时间和历史就定格在相片上了。

文化馆后院伴池上的小桥

小城十天赶一次街。到了街天,南大街就很热闹了。十乡八里的老乡或背或挑,带着土产山货来赶街,人流涌动,摩肩接踵,很是热闹。孩子们也会去赶街,攥着平时舍不得花的零用钱认真地选购。那时物价很低,一两分钱就能买到一个很大的棉花梨,或者是几片酸木瓜、几粒腌梅。

凡有红白喜事必得绕南大街。白事庄重,出殡队伍入南大街,穿钟鼓楼往北门街后折至西门街出城,一路哭啼,引得观者唏嘘。喜庆的红事则不同,迎亲队一路笑闹、一路嬉戏,帮"讨媳妇"的发小们出些稀奇古怪的“节目”让新郎新娘难堪。如果两家讨媳妇的相遇,则需“打架”。当然,不是真打,只是互扔些瓜子和钱币。据说,气场强的那一方以后生活会“发”。

如此一来,凡有大事,全城人都会知道了。

小城的第一幢砖混房屋是新华书店,是一伙四川人承建的。川人勤劳,工作时间很长。夕阳西下,小城进入了休闲时光,他们还在劳作。砖混建筑地基需打桩,四川工人们喊着响亮的号子:“哎呀个筑来——哎嘿筑来!嘿呀个筑来——哎嘿筑来!——嘿呀一个筑来没哎嘿筑来!”

响应的号子声吸引了大批观众,每到傍晚,人们把工地围得水泄不通,争相观看。观众多了,四川汉子们干得更带劲了,口号声也更响了。

年我上高中时,小城第一个百货大楼竣工开业了,百货大楼就在南大街头子的钟鼓楼旁。为庆祝这一盛事,商业部门老早就作了宣传,吊足了乡人们的胃口。开业定在了某天晚上,不光城里,远远近近的村寨也来了许多人。

好友鲍勇已经工作,从朵美回来,恰好要买双运动鞋,于是我俩也去凑热闹。

天还未黑,南大街已是人头攒动。初冬的故乡已经有了些寒意,但人们都乐滋滋的,激动地等着看稀奇。

大门一开,欢乐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涌了进去。我俩被人流挤进商场、挤上二楼。在热闹声中买好了鞋却无法出去了,商场成了人的世界,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却还蜂拥而来。几位管理人员大声地在维持秩序,但根本无济于事。

好在当年年轻,加上我急于回校上晚自习,两人便跟着一股往外挤的人流使劲挤,最终突出重围,胜利大逃亡,出来时已浑身大汗。我们沿南大街走出不远,听到后面“轰隆”一声,然后是管理人员绝望的高叫:“老天爷,挤不得了,大门倒了!大门挤倒了!大家退后一跌(点的儿化音,故乡语言多儿化音)!退后一跌!……”

后来每当想起往事,总能找回浑身大汗的感觉,有趣得很。

二十多年前,南大街开始改造,所幸保留了基本格局,沿街铺面全部改建为漂亮的白族民居式商铺,青瓦白墙、墨绘丹青,成为鹤庆最富民族特色的街道,依然是最热闹的街道。

如今,我每次返乡,都会去南大街走走,虽然已经遇不到熟人,但眼前和心底里总会泛起无限亲切。

作者系鹤庆县云鹤镇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