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42.html 在本世纪初,有一首歌非常流行,传遍了大街小巷,这首歌的名字是《后来》: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这些年来,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在花样年华的年纪里,遇到了最美的你,十七岁的爱情如此的真挚,如此的美好,一旦错过了,更是如此的遗憾。 这是现代的人们在错过爱情之后的表现,用一首歌唱出了错过之后的感慨。 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写道:“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即使时代变迁,事情不同了,但是,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还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由今视昔,看看唐朝的四位诗人,当他们错过一段恋情之后,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字殷功,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这首《题都城南庄》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 崔护出身于名门望族之一的博陵崔氏,年轻时的他相貌英俊,文才出众。学业有成后,崔护来到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很不幸,他名落孙山了。 清明时节,崔护独自一人去长安城外踏青郊游。口渴的时候,他去了南庄的一家庄园里讨水喝。这户人家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她为崔护沏了一杯茶。然后,她就靠在盛开的桃树下,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崔护喝茶。 盛开的桃花映红了少女娇艳妩媚的脸庞,这一幕深深地刻进崔护的脑海里,让多情的崔护怦然心动。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压抑不住心中的思念,他又重访南庄。庄园里桃花依旧盛开,可是,大门已经上了锁,少女的踪影不在。 崔护无限怅惘,就在门扇上题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诗的大体意思是:去年的今天,在这户人家的院子里,少女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红润。今天我故地重游,那美丽的少女,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那满树的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春风中。 崔护错过他的爱情了吗?没有啊!崔护对那位少女念念不忘,过了几天,他再去造访,这一次崔护遇到了少女的父亲,正在痛哭。老人家告诉崔护,女儿和他探亲回来,就见到了崔护在门上的题诗,女儿以为崔护再也不会来了,伤心之下,一病不起,刚刚咽气。 崔护悲痛心切,他急忙来到屋里,抱着少女急切地呼唤:“崔护来了,博陵崔护前来讨水喝。”或许是爱情感动了苍天,奇迹出现了,那少女竟然慢慢地苏醒了过来。最终,才子佳人喜结良缘。 当爱情的缘份来临的时候,需要勇气、需要执着,才能把握住,才能获得幸福、完美的结局。倘若意志不坚定,不能抗争,就只能像大历才子之一的李益这样品尝苦果了: 二、《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诗的大体意思是:我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绪绵绵,与恋人期待已久的约会,一下子就告吹了。从今以后,我再也无心欣赏那美好的夜色了,管它明月上不上东楼,下不下西楼。 李益为什么会这样失望、无奈、乃至绝望呢?原来这首诗的背后,藏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李益字君虞,出身于名门望族:陇西李氏,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边塞诗非常出名,如《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年轻时,李益在京城赶考,经人介绍,他结识了名动一时的歌妓霍小玉。霍小玉本是霍王之女,母亲是霍王的一名婢女。霍王去世后,霍小玉母女被赶出了王府。 那时霍小玉已经十六岁了,她容貌秀丽,明艳可人,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诗文。为了维持生计,霍小玉不得不做了卖艺不卖身的歌妓。 李益风流潇洒,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诗。霍小玉仰慕李益的才华,李益爱慕霍小玉的美貌,才子佳人一见就倾心不已。于是,李益就住进了霍小玉的家里,两人以红烛为媒,以美酒为约,立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誓言。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一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李益金榜题名,被授予郑县主簿的职务,他要先回家乡东都洛阳探亲,然后再去上任。两人约定,等李益回去秉明父母之后,就和霍小玉完婚。 临行之时,霍小玉忧心忡忡,她担心自己身份低微,李益父母难容,李益却再三赌咒发誓:“明春三月,迎娶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于是二人挥泪而别。 李益回家之后,父母坚决反对他娶一个歌妓,并为他安排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女方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李益改变不了父母的决定,又觉得女方的家庭背景对自己以后的仕途会有所帮助,于是,就顺从了父母的意见,迎娶了新娘子。 这世上最让人难过的事,恐怕就是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厮守终生了。一天晚上,李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和霍小玉的这段感情注定是无疾而终了,他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霍小玉。 李益看着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思念着千里之外的霍小玉,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提笔写下了这首《写情》。 诗的最后一联“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意思是,没有了心爱之人的陪伴,即便是再美的夜色、再皎洁的月光,我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去欣赏呢?管它是月上东楼,还是月下西楼呢。这一联以乐景写哀情,更加衬托出李益心中的悲苦,写尽了他“哀莫大于心死”的心酸,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霍小玉在京城日日思、夜夜盼,最终得知了自己被心上人抛弃的消息,她悔恨交加,一病不起。许多人都知道了李益负心抛弃霍小玉之事,纷纷为霍小玉鸣不平。 后来,李益到长安办事,一位热心的豪士将他诓到了霍小玉的住处。霍小玉挣扎着起来,她看了看自己的心上人,接着她举起一杯酒,浇在了地上,凄惨的说道:“我身为女子,薄命如此。君身为大丈夫,竟然负心到这种地步,可怜啊!李君啊李君,今天就要永别了!我死以后,一定变成厉鬼,让你的妻妾,也不得安宁!” 说完,霍小玉放声痛哭,不一会儿,就香消玉殒了。 李益没有奋力抗争,最终是自食苦果,唐朝的才子另一位崔郊,他的心上人被卖给了权高位重的节度使,“侯门一入深如海”,他的爱情结局会是怎样呢? 三、《赠去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唐朝诗人,《全唐诗》仅收录他的这一首诗,不过,这一首诗就足以让崔郊名垂青史。 唐宪宗元和年间,崔郊是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乡下的一位年轻英俊、潇洒倜傥的书生,人长得帅不说,还很有才华,他已经通过了秀才考试,下一步就是参加州里的“秋试”,考取举人。为了方便参加这次考试,崔郊就来到襄州城里的姑母家居住。 姑母家有一个婢女,长的姿容秀丽、能歌善舞,是襄州城里最出名的美女,姑母就让这个婢女伺候崔郊读书。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时间一长,崔郊与婢女就偷偷相恋了。怕姑母多心,崔郊没敢把这事告诉姑母。 过了一段时间,姑母家中突然出了意外事故,急需用钱。无奈之下,姑母以四十万钱的价格将这个婢女卖给了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于頔。 于頔权高位重,刺史府高墙深院,戒备森严。尽管崔郊多次去刺史府附近打探消息,却始终没有遇到过心上人。崔郊心想,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他满怀惆怅地写下了这首《赠去婢》。 于頔也是一位诗人,尽管他性情骄横,却很喜欢读书人,也很善待读书人。他读到这首诗后,就召来了崔郊,当他了解此事的经过后,于頔豪爽地说道:“四十万是一笔小钱,怎能抵得上你这首好诗呢?侯门虽然深如海,却也是敬爱君子的地方,大丈夫岂能夺人所爱?” 说完,他当即将那名婢女还给了崔郊,还非常慷慨大度地赠钱万贯,作为两人的新婚贺礼。于頔的“雅量”与崔郊的“诗才”成就了这一段美好姻缘,一时传为诗坛的佳话。 面对另一位权势滔天的节度使,著名的大诗人张籍犯了踌躇,该怎样拒绝他的拉拢和收买呢? 四、《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从诗的表面意思上看,这是一首抒发男女恋情的言情诗。一位有节气的女子,婚后遇到了一位狂热的追求者,他知道女子已经有了丈夫,却还是要送给女子一对珍贵的明珠。 这位女子非常忠贞和理性,她很明确地告诉追求者:我心中暗自感激你的缠绵情意,把明珠系在我的红罗短衫上。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手持长戟在皇宫里值班。我知道您的用心是光明磊落,但我已发誓与丈夫同生死、共患难。归还给您的双明珠,我不禁两眼泪水涟涟,非常遗憾没有在我未嫁之前遇到您。 这位女子说话非常有水平,既感谢、安慰了追求者,又委婉而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拒绝态度。 可是,当你注意一下诗的题目《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你就会感到奇怪,东平李司空师道是谁?著名的大诗人张籍为什么会把这首言情诗寄给他呢? 题目中的东平是指平卢淄青节度使治所:山东省的东平县。李司空师道是指唐朝的封疆大吏李师道,他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同时兼任着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此张籍尊称他为李司空师道。 “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的控制力下降,地方上藩镇割据,互相争斗,都在暗自发展自己的势力。许多节度使等地方大员勾结、拉拢文人和朝廷官吏为其所用,一些不得志的文人也乐得依附于这些封疆大吏。 李师道身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割据山东、河北、江苏的十二州之地,在当时,他的权势可谓是一手遮天。李师道非常仰慕张籍的才华,为了拉拢、收买张籍,他派专人以古书、重金相赠。 张籍是朝廷官员,从小就接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他本人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他怎么可能上李师道的贼船呢? 张籍很清楚地知道,李师道为人骄横跋扈、心狠手辣,当朝宰相武元衡就是他派人刺杀的。怎样拒绝李师道呢?张籍犯了踌躇,他思来想去,就作了这首《节妇吟》寄给李师道,并拒绝收下那些贵重物品。 张籍的情商确实高超,这事处理的非常巧妙。在这首诗中,张籍放低姿态以“妾”自比,以“君”来喻指李师道。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忠于爱情、遵守妇道的妻子拒绝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实际上张籍是在向李师道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一千古名句,语气缠绵、言词恳切,拒绝之意虽然委婉却是坚定果断。 李师道在收到这首诗之后,深受感动,他叹服张籍的才华和为人,从此不再拉拢张籍入伙,更没有为难他。 以上就是崔护、李益、崔郊、张籍著名的四首诗,表达了这四位诗人在错过之后,各自的感慨和心声,崔护、崔郊的结局让人欣慰,李益的结局令人痛惜,张籍的处理手段令人佩服。好友,您有什么评论呢?欢迎一起分享、讨论! 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