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简介 12月21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日——“冬至”~。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风俗吃饺子 民间有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吃水饺相传还与我国医学家张仲景有关,饺子就是他发明的,原名“娇耳”,他曾用“驱寒娇耳汤”救治了当时很多被饥寒冻坏了耳朵的贫苦百姓,人们在过年和冬至吃饺子也是为了纪念他。现在仍然有“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在明、清就有了。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圆”寓意“圆满”、“团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冬至团还可以用来祭祖和赠送亲友。 冬至传说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冬至诗歌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养生1、食多温补少寒冷 对于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 阳虚的人,在没有上火的情况下,饮食上可以选用适量的牛肉、羊肉等温性食物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温补一定要适量,并且要忌生冷,饮食还是以清淡为主。特别是血虚的人适宜吃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鳝鱼、海虾等,但要注意分量,不可过量,否则,过多食用温性食物会容易上火,损阴津,口腔容易溃疡,容易引起咽喉炎等。 2、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 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 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研究表明,饮食中增加铁的摄入,抗寒能力会增强。需注意,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时,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3、三九“补冬”小心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别忘补充津液,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4、冬至养生有“三忌” ①忌暴饮暴食 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建议: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 ②忌寒冷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寒冷的天气会连累这5个脆弱部位,引发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 建议:尽量穿高领衣服,外出戴围巾;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可以在肩膀上搭一条毛巾;腰和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个护腰或护膝,穿上棉背心;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③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建议: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保护视力。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5、万物之始阳气为重 ①晒背部 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②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遍。 冬至到来气温降,多穿衣裳别逞强,多多锻炼身体健康,暖暖肠胃多喝汤,常常欢笑心情爽,幸福甜蜜祥瑞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