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安宁疗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开展现状研究

——以奉贤区为例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项目负责人:王瑞嘉

项目成员:王卓凡、刘焰、倪靖童、丁敏、李嘉欣

指导教师:夏凡林

目的

了解上海市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开展情况及参加安宁疗护的人群特点,了解实施安宁疗护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方法;通过调研了解安宁疗护对老人本人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精神、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了解安宁疗护老人的满意度及需求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将有利于社会及政府部门了解、推广安宁疗护,有利于充实安宁疗护的理论知识。对安宁疗护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整理老年安宁疗护的需求,以此为依据,设置并向专家咨询修订老年安宁疗护发展现状及需求问卷,围绕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照护需求、精神需求、医疗卫生需求、疗护需求、招呼需求等方面,分析老年安宁疗护发展现状、需求及其对患者家庭影响因素。通过访谈和个案研究等形式获取老年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发展、影响等资料,随机抽取7家奉贤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安宁疗护实施现状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文献资料,开展理论研究,对安宁疗护的实施内容及推进安宁疗护的开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至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7亿,约占总人口的11.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患有恶性肿瘤、阿尔兹海默病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渐增多。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群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大致达到75%,这是很高的比例,另外,年,我们全体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是14.18%,60岁到69岁的老年人群健康素养只有7.02%,说明老年人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随着我国老年人老龄期健康状况的恶化,老龄事业的重心已经逐渐转变为健康问题,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符合现有国情,因此健康老龄化最终需要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而安宁疗护无疑是适合这些老年群体的一种服务体系,安宁疗护的主要做法为:①临床医生诊断,患者已处于临终期,现有医疗水平不能从根本上使其痊愈;②护士与家属沟通,是否接受“安宁疗护”,即不进行插管、心肺复苏等无谓的、创伤性抢救措施,而主要针对不适症状进行处理,如针对患者的水肿、疼痛、尿失禁等症状进行疗护;③心理护理跟进,帮助患者平静地面对死亡,完成心愿。但目前中国的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通过此次调研,让更多人更直观地了解安宁疗护。

医院:年,李伟和几个朋友合办了国医院——医院,当时仅有六个床位用于临终关怀。

上海市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是上海第一个正式注册的临终关怀科室。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专业团队。主要配备临床医学的医生和护士,除此之外还有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营养师、社工(主要负责遗产公证、房屋转赠、遗体捐赠等)、志愿者、灵性需求、护工等。科室共有8名护士,2位心理咨询师、1位营养师、1位常驻中医医生、约9位西医医生、6位护工、1位社工、若干志愿者。共有25张床位,患者数一般维持在21位左右,当医院接收超过20位患者时,患者时有去世,基本上供需平衡[1]。

(二)安宁疗护背景

安宁疗护方式的开创者是英国人桑德斯(DameCicelySaunders)。年,她照顾一位年轻的癌症病人大卫·塔斯马,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由于当时医生对癌症病人的疼痛束手无策,桑德斯突发奇想:“不知能否为癌症病人的疼痛做点什么?能否给他们更好的照顾?”于是桑德斯决定为癌症病人建立一医院的地方。安宁疗护的理念是通过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理疗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在减少患者身体上疼痛的同时,更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